第313章 收复香港(2 / 2)

唯我独裁 巡洋舰 4042 字 2个月前

第四分队:快速号、凯旋号、巴弗勒尔号、百人队长号

巡洋舰分舰队:

第五分队:勇士号、科克伦号、纳塔尔号、牛头怪号、防御号、香农号

第六分队:蒙默斯号、贝德福德号、多内加尔号、贝里克号、肯特号

第七分队:布雷克号 、布伦海姆号、坎伯兰号、康沃尔号

英国亚洲舰队的前三个分队是名副其实的战列舰分队,都是由305主炮和厚装甲的战列舰编成。第四分队的四艘战列舰主炮口径只有254毫米,属于二等战列舰,其中快速级的装甲只有217毫米。

第五、第六、第七巡洋舰分队基本上都由一等巡洋舰编成,莱昂斯认为英国的二等和三等巡洋舰已经过时了,根本不是中华帝国海军的对手,所以他把14艘正义女神级二等巡洋舰,5艘光明女神级二等巡洋舰,7艘马拉松级三等巡洋舰等从主力舰队分离出去,编为港口防御舰队,负责防御港口。

尽管这样,莱昂斯深深明白,他手里的英国舰队固然可以跟中华帝国海军打一仗,但是取胜机会不大,因此他的突围计划是准备等到印度洋舰队赶来增援时,里应外合跟中华帝国海军来一次决战。

中华帝国同英国的核心利益冲突区就在香港岛,因此一旦中英开战,香港岛的争夺战必将是重点。

香港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先后在南方建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个郡,香港隶属南海郡番禺县,由此开始,香港便置于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

香港是一个优良的深水港,曾被誉为世界三大天然海港之一,英国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有成为东亚地区优良港口的潜力,不惜以鸦片战争来从满清政府手上夺得此地以便发展其远东的海上贸易事业,从而展开了香港成为殖民地的历史。

香港全境的两个部分(香港岛,九龙)分别来源于不同时期的两个不平等条约。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清政府于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原名称《江宁条约》),只割让香港岛。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于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区。

在中华帝国全面推行禁烟禁毒之际,在香港的中国人却依然遭受着鸦片的毒害。在1900年出版的《大英百科全书》,对香港是这样描述的:“香港或维多利亚港常给人一个生气勃勃的印象,在一日之内曾经有多达240响礼炮鸣放,首府「维多利亚」人口超过166000,其中6000是欧洲或美国人。鸦片仍然是香港这小镇的经济命脉,因为香港没有制造业。”

尽管中华帝国跟英国多次交涉香港主权和鸦片等问题,尽管废除了大部分中英不平等条约,但是英国方面一直拒绝交出香港岛和九龙两地,更是拒绝在香港禁烟缉毒,由此也成为中英矛盾的焦点问题,大战的导火索。

早在两年前中英关系紧张开始时,英国香港总督府就根据1903年《香港岛防卫大纲》规定,由1903年2月起,香港便开始展开其预算高达五百万英镑的防御计划。1904年底,刚上任的港督艾斯顿爵士(sir beilby f. alston)认为香港难以防守,曾建议香港列为国际公共租界区,作为不设防城市,依靠国际力量阻止中华帝国军事入侵,并停止所有防御计划,但遭英国议会好面子派的反对,认为香港一定要保卫。

所以,香港的防御计划继续进行。1905年7月,越来越紧张的中英关系,导致港英政府通过了《紧急条例》,表面上保持跟中华帝国的联系,实际上积极备战。

港英政府开始规定英藉成年必需入伍保安团,又通过条例港督可随时征用市民财产,主要包括楼宇及汽车。10月末加拿大来了一船援军,因其军队训练不足,对防卫香港作用不大。 不过,虽说加紧备战,幅度仍然是十分有限的,在艾斯顿爵士上任港督的时候,香港仅有英兵和印籍英兵约11000人,再加上本地保安团1387人。此外,在他上任以前,英军驻远东三军总司令曾向英国首相请示,要求增兵香港布防,但英国首相认为香港根本无险可守而加以拒绝,由此可见,香港在中英战争爆发前夕,防守仍然十分脆弱。此后艾斯顿爵士亦未有任何进一步的增兵行动。

香港的防御计划包括香港岛及九龙多处,以及维多利亚港的东西入口,并均建立了多座重炮及口径16寸的巨炮,港岛沿岸建立70多座机枪堡,港岛沿维港北岸满布铁丝网,大海也满布铁链,只留青洲琉璜海峡供船只出入。香港岛的山头亦建立了多座碉堡及掩蔽体,例如渣甸山上有2座机枪堡,对阻挠中华帝国军前进发挥了很大作用。

就在中华帝国海军偷袭新加坡港后数小时,即光华5年(1905年)11月1日香港时间早上8时,由段芝贵所指挥的中华帝国军(第23军)以工兵及步兵作先遣部队一共五万军队从深圳进攻香港。负责防守香港的包括有英国、加拿大、印度士兵和香港华人保安团,总共约一万五千人。

然而英军自始即处于非常不利的的位置。中华帝国军不单在陆上有数量上的优势,而且拥有飞艇和战斗机参战,英军的空中力量异常单薄,只得五架从中华帝国进口的侦察机可以使用。海军也只有一个巡洋舰分舰队驻防。

战事一开始,中国军队便出动空军飞艇轰炸了启德机场,将英军的侦查飞机和气球队悉数摧毁在地面,取得香港的制空权,令英军变成了瞎子无法侦测到中华帝国军的军事部署和兵力调动。

英国海军仅有的五艘巡洋舰和六艘鱼雷艇驱逐舰,其中三艘被中华帝国海军本土舰队南海舰队凝轩号、颖兰号、闵竹号、舒萌号四艘战列舰击沉,其余几艘英舰则负责将英军家眷撤离,仓皇逃往香港岛。

由于中华帝国海军已经封锁了香港岛周围,海军考虑到香港有太多的国际人士,担心国际舆论问题,并未攻击运载家眷的英国军舰,任由其驶进维多利亚港后再实施封锁。

负责防卫九龙的是一个称为大陆兵团约5千人的英军和印军,其总部设在九龙塘,包括第二皇家苏格兰营、庞素普第十四团二营,拉吉普第七团五营,香港保安团第一连及炮兵及一小队,和增援的加军榴弹兵营。根据预定的计划,英印军放弃难以守卫的深圳河,而将主力放置在九龙北面的山地上,称为醉酒湾防线。

中华帝国军第三十八师的三个团:第228、229及230团,在11月1日早上起从正面越过深圳河,向南进发,228团经林村,229团经沙螺洞、赤泥坪后过马鞍山出水牛山,230团先去锦田、元朗及青山湾,沿青山公路出荃湾。英工兵和一连庞素普军破坏大埔公路及广九铁路,但未能阻慢228团的前进。

到了2日下午,中华帝国军228团经已抵达醉酒湾防线城门棱堡前。

当天晚上,中国军第228团向201堡垒发动突击,发现中华帝国军发动攻击的201堡垒哨兵立即用马克沁重机枪反抗。

中华帝国军动用了23军直属特战大队狙击手中队,远距离对201堡垒上的英军重机枪手实施精确射击,同时228团迫击炮小队对英军实施炮火压制,228团三营二连二排作为尖刀排沿着管道从西侧攀爬上去,迂回攻击201堡垒英军的侧翼,一举将英军a连围歼。

防守棱堡的苏格兰营b连和c连被迫退至金山一带与d连会合。大陆兵团旅长瓦理士准将曾一度要求苏格兰营营长佰特中校作出反击却遭拒绝,并令其他苏格兰营向金山撤退。

3日上午,中华帝国军再次向金山发动攻击,同时在昂船洲的保安团炮兵向棱堡发炮试图作出支援,但保安团基本上都是华裔士兵,不希望攻击祖国军队,结果故意打中金山上的英国守军,使英军b连、c连大量伤亡,d连连长阵亡,金山失守,英军总部派出驻城门水塘一带印籍拉吉普e连救援,但未赶到时,醉酒湾防线已经被突破,中华帝国军于第二天占领青衣,并直扑荔枝角。

英军总部感到大陆兵团随时有被大包围的危险,加上九龙总警司宣告警察放弃九龙,街上中国人造反,遍插龙旗迎接中华帝国军进城。于是英军被迫放弃九龙半岛。

直至4日傍晚,除鲤鱼门北岸的魔鬼山外,九龙都已完全被中华帝国军收复。

11月6日,最后留守九龙的拉吉普营乘驱逐舰撤离到香港岛,九龙光复。

随后,中华帝国军派代表要求英军投降,却遭到港督艾斯顿爵士的拒绝。

之后数天,中华帝国军不断地炮轰及空中打击香港岛北岸,包括在何文田架设大炮,由广州飞来的飞艇轰炸多个英军炮台、以及通讯和发电设施。防守港岛的是从九龙撤出的部队、两个加拿大营、第一米德萨斯营,以及保安团第一至第七连。总司令利根少将把港岛分为东西两旅,东旅主要防守铜锣湾及深水湾以东的海岸线,包括北角至柴湾、大潭至赤柱及浅水湾,总部设在大潭道和石澳道交界的高地。西旅把守西环及中环海军船坞、薄扶林及以至香港仔寿臣山等西部海岸,总部设在黄泥涌峡附近。维多利亚城等要塞由苏格兰营军及保安团4及7连防守,要塞指挥部及联合指挥部都设在海军要塞内。

14日,中华帝国多次空袭香港岛的石油提炼厂、橡胶厂及多处英军的发电厂、自来水厂等设施,引发多宗大火,主输水管破坏,一部分地区没有食水供应,粮食开始短缺,围城战开始。

15日深夜,中华帝国军企图在港岛北岸强行登陆,遭英守军顽强抵抗,被迫放弃。

16日,中华帝国军利用何文田山大炮轰击港岛北岸,两连敢死队强攻北角发电厂附近海岸,遭守军顽强抵抗,几乎全军覆没。

18日晚上,中华帝国军228团在黑暗的土瓜湾、茶果岭一带先出动特种部队使用木筏静静地横过维多利亚港,破坏维多利亚港水下拦网,发出信号指挥228团登陆艇大规模快速登陆香港岛。

英国皇家海军曾出动几艘炮艇拦截都失败了。228团在北角至爱秩序湾由印军拉吉普营驻防的东区一带登陆,尽管遭到拉吉普营的猛烈反击,但是228团的战士们勇猛前进,不畏生死,几个冲锋后打垮了印度兵的防御阵地,抢滩登陆成功。

与此同时,另一侧登陆的229团从侧翼迂回拉吉普营a及c连后方,迅速占领鲤鱼门要塞,攻入保安团第5炮兵连驻守的西湾炮台后,保安团就得起义,并帮助229团向南大潭及浅水湾推进。

英军东旅曾一度派出加军来福枪队c连出西湾解围,但发现保安团第5炮兵连起义后,被迫撤退。

19日拂晓,中华帝国军已占领原由加军来福枪队c连驻守的柏架山、保安团第3连的毕拿山及渣甸山,并向西旅总部黄泥涌进发。

英军东旅司令希望打持久战,于是命令位于港岛东部的东旅撤退至赤柱,导致西旅以东阳明山庄一带出现防卫缺口。

中华帝国军23军特战大队三中队从阳明山庄突然攻入黄泥涌峡,于20日傍晚突袭西旅总部,加军司令兼西旅旅长罗逊准将及僚属等七十多人全体战死。英军庞素普营及苏格兰营反攻黄泥涌峡但为228团所阻,结果战斗中保安团第三连临阵起义反戈一击,重创英军。迫使英军剩下加军榴弹兵与苏格兰营一同退守中峡、金马伦山一带。

21日,中华帝国军围攻浅水湾及赤柱地区,英军米德萨斯营b连及加军来福枪队b连在浅水湾酒店一带继续反抗。

22日至24日,中华帝国军在山区相继攻破由西旅的苏格兰营及加军榴弹兵联防的金马伦峡、马己仙峡等防线,市区礼顿山据点失守,剩余守军两营印军、米德萨斯营z连及炮兵,以湾仔卢押道及船街为最后防线,东旅加军来福枪队曾一度抗命,同时防线退守至赤柱村以南,城区总督府遭到中华帝国海军舰炮猛轰而引发大火。港督艾斯顿爵士被吓得躲在桌子下大呼投降。

25日傍晚,香港总督艾斯顿爵士在电力中断的半岛酒店与中华帝国军谈判投降事宜。此时,维多利亚城内煤气、电力中断,占据多数的英籍华裔不断的闹事,要求回归祖国怀抱。而英国新加坡要塞被中华帝国海军包围,英军无法赶来香港增援,香港防守无望。

经过两个小时的谈判,中华帝国军司令官段芝贵同港督艾斯顿爵士,及守军总司令利根少将,在九龙半岛酒店烛光下签降书,英军无条件投降。

至此,被英国占领了半个多世纪的香港得以收复。(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