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3章 种家军之变(1 / 2)

大宋将门 青史尽成灰 1853 字 2个月前

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永远体会不到战乱的痛苦,尤其是小国,更是艰难无比……渤海需要抵御北边的契丹,又要出兵,支援倭国。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已经损失了超过一万人,虽然在几个参战国当中,渤海损失最少,但谁让他们的底子最薄,最经不起折腾。

原来的老兵损失了一半,在北线要安排三万人对付契丹,又要抽调民夫,增加水师……整个渤海国内,男丁几乎掏空了。

到了春耕的时候,地里都是大脚的女人,驱赶着牲口,耕田翻地。

也幸亏北方的婆娘身体强壮,和男人差不多,要是江南娇小的女子,三寸金莲,别说耕田了,光是在地里来回走几趟,就要昏过去了。

毫不夸张说,渤海国最值钱的就是男人。

只要不缺手脚,就有一大帮女人盯着,那目光,跟狼也差不多了。

折家军的汉子登陆渤海国之后,立刻就得到了田地,还有女人倒贴,还不止一个!

这帮家伙只觉得到了天堂,别提多美了。

大熊当了十几年的渤海王,也早就不是土鳖了,颇有些王者的味道。他一身的肥肉,腿还有点跛,却精明过人。

战斗之中,大熊尽量抽调女真人和契丹人,让他们去送死,当炮灰,削弱威胁。别人也不是傻瓜,渤海国已经出现了动荡的危险,折家军的到来,让大熊抓到了救命稻草。

他亲自看望士兵,给予最好的待遇。

不说别的,光是睡的棉被就是蓬松的柞蚕丝的,在大宋,哪怕腰缠万贯,都享受不起,这些折家军是非常满意,当即就有2000人,暂时投靠渤海,组成了外籍军团。

而外籍军团的负责人,就是折克柔的兄弟折克行。

其实最初折克行也是反对裁军,反对放弃府州的,但是没有法子,哥哥铁了心,他也无可奈何,但是到了渤海之后,

折克行的态度立刻改变了。

渤海国位于辽东半岛,东边是高丽和倭国,西边是大宋的幽州河北等地,向北,是广阔的辽东。

不但是最好的用兵之地,而且物产丰富。

有质量超过桑蚕的柞蚕,有煤炭,有木材,沿海还有螃蟹、海参、黄花鱼……简直是天赐的福地。

如果折家能在渤海站稳脚跟,开枝散叶,绝对比府州强多了。

刚到渤海没有一个月,折克行就听说有个叫周峰的独眼配军发了财。

这小子抓着过年的时机,买了十船海货给大宋,赚了上万贯,他又包下了一千多亩山林,全都种的是柞树,明年就能大卖蚕丝,听说已经和国内的商人签好了合同,坐地收钱,真是够厉害的。

折家的人也不能落后,圈地圈地,种田种田,打仗打仗……大家都忙活得热火朝廷,不甘落后,全然忘了背井离乡之苦。

折克柔频频得到好消息,也是长出了一口气,心中还有点小得意。

这次折家裁军,分田,向外迁移,看起来特别突然,王洛湘烧了名单,折家的效用就立刻响应,快得不像话,那些老顽固想阻拦也阻拦不了,只能认命。

但实际上,能这么容易吗?

一个传承了几百年的家族了,世代私兵,岂是说撼动就撼动的?

能这么顺利,真正的功臣是折克柔,他曾经在皇家学院读书,和王宁泽是好朋友,也在欧阳修的门下听课。

表面看起来,折克柔是领兵将领,但骨子里,他是个新派的武人。

家族私兵的模式根本不可能长久,晚改革不如早改革,长痛不如短痛……有了这个看法之后,折克柔不断派遣家族子弟,进入武学上课,又主动引进外面的报纸,改变效用士的观念。

若是没有这些提前功课,怎么会外面分田,折家的效用就立刻瓦解?

如果真的这么容易,折家军早就崩溃了。

折克柔这是玩了一手漂亮的浴火重生,凤凰涅槃。没有这样的心机,又岂能坐稳折家之主的位置,又岂能攀上王家的女儿……

只是折家裁军了,王家裁军了,传统的三大将门,就剩下一个种家了。

种诂、种谔、种诊,这三兄弟面对着艰难的抉择,他们的情况比起折家还要糟糕。

“两位兄长,大势所趋,挡是挡不住的,我看只有主动裁军,这一条路了!”种诊思量着说道。

种诂和种谔也知道兄弟所言不虚,但问题是他们的情况和王家、折家都不同。

“西凉王蓄养效用士不过十多年而已,他们家控制并不严密,效用也不全是私兵,多一半都在替朝廷戍边,而且王家也没有那么复杂的关系……说裁就裁了,而且西凉王也有办法,往西域安排,往渤海安排,还有禁军,还有那么多的产业,回旋余地太多了,我们比不来的!”种诂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