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聚兵山西(1 / 2)

南明工程师 浊酒当歌 1278 字 2个月前

蒲州城,在交通靠人腿马蹄的年代,是极为重要的地方,原因无他,地势紧要耳。

城池紧邻黄河,距城不到十里地,就能看到奔腾咆哮的黄河水,站在河边,遥望对岸,黄河极为重要的渡口蒲津渡和巍然扼守渡口的潼关城赫然入目。

正因为蒲州城与潼关夹黄河相对,一边属陕西,一边属山西,连接两省的蒲津渡浮桥犹如一条砰然跳动的交通动脉,把两块黄土地紧紧的联系在一起。

原大明都御史、巡抚宁夏李虞夔,于永历二年年底,聚众上万人,在蒲州起事,骗开城门,杀尽城内清廷官吏,宣布反正归明,设官署,立义旗,并一股作气,劝说清廷潼关守将同时反正,把这处掐着三省脖子的紧要隘口,纳入了明廷手里。

李虞夔年近六十,为官清廉,造福一方,后因朝廷党争,被恶意弹劾,被迫辞官归田,在乡里造桥修路,施粥济世,故而名望极高,当他登高竖旗,杀官反正后,一时应者云集,挥袖蔽日。

他散尽家财,令儿子李弘打造兵器,设立军制,据蒲州城而自立,又令女婿王成龙接管潼关,整顿军备,以图将来。

他时刻关注着山西局势,随时准备北上抗清,不过李虞夔深知自己力量有限,由造反的农民组成的军队面对地方上的伪军时还能靠人数碾压,但当真正碰上满清的正规军时,不可能抵得住的,唯有纵横联合,找大腿抱一抱。

摆在面前的路有两条,一是向姜瓖靠拢,一齐抱团取暖,不过姜瓖对他派去的使者表达了反对意见,姜瓖认为,把山西外围的义军聚拢大同,有百害而无一利,如此一来,清军完全可以好整以待的重兵围困大同,大同一破满盘皆输,不如散于四方,骚扰破坏,让清军不得安生。

而第二条路,就是向陕西求援,李虞夔地处要道,消息灵通,西安城破、吴三桂远遁洛阳的消息他第一时间就知道了,那时他还没有剪辫子造反呢。

于是姜瓖的路一断,他就立马向王欢派出了自己的儿子李弘,奉上潼关地图,表达了渴望王师的强烈愿望。

等了几个月之后,王欢终于回信了,内容很简短,大意是,大明平凉候、川陕总兵王欢,将奉圣旨出兵山西,请李虞夔做好准备。

李虞夔很高兴,因为今年以来,伴随着姜建勋在太原军事行动的失败,敬瑾亲王尼堪的蒙古骑兵已经开始在蒲州附近出没,好几次和他派出的哨骑发生小规模的厮杀,蒲州兵很不幸的全部失败,无人生还。

再远一点,河南境内的反清起义也被吴三桂三下五除二的消灭了干净,洛阳城头高杆上悬挂的首级听说有几千个,平西王正在磨刀赫赫,准备窥视潼关。

这千钧一发之际,陕西明军终于来了,有如黑夜里熊熊燃烧的火焰,让李虞夔的心一下安稳起来。

大明平凉候王欢,这个名字早就传遍了黄河两岸,听说这人面目狰狞、虎背熊腰,能生撕狮虎、活吞牛羊,力可开碑裂石,刀剑不可近身,总之就差飞天遁地了。

李虞夔是见过世面的人,自然不相信这些江湖传言,但内心也是极为期望的,大明已经懦弱了太久,太需要一个岳飞式的英雄来提振民心士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