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暗流涌动的京城(1 / 2)

权驭大明 小黑醉酒 1768 字 2个月前

天启三年,九月,天津港。

五艘由西洋帆船组成的明军水师船队在岸上人们的围观下缓缓驶进了港口,由于还从没有西洋帆船来到天津港,故而当地的人们并没有见过这种模样奇怪的船只。

天津卫守将已经接到了消息,知道这艘奇怪的水师船队上有左春坊李大学士,故而亲自前去码头迎接。

此次跟随李宏宇进京的不仅有杨怜儿和陈婷等人,还有白蛮王和火蛮王等南洋诸国派来觐见大明的使臣,一行人浩浩荡荡,服饰各异,走在路上颇为引人注目。

除此之外,李宏宇也带来了一些南洋和西洋的礼物献给天启皇帝以及宫里的妃嫔,这可是送人情的最好时机,他自然也无法免俗了。

前往京城的途中,马车里的李宏宇眉关紧锁,神色显得异常严肃,虽然他并不愿意面对京城纷乱的局势但却无法从中摆脱。

与此同时,关外局势日趋严峻,后金军的兵锋已经抵达了辽西,而辽东经略熊廷弼和辽东巡抚王化贞之间却斗得不可开交,以至于辽东政令系出两家,使得地方上的将士无所适从。

不过,与目前京城的局势相比的话,李宏宇根本顾不上担心关外的战局,事实上随着他的出现关外的战局已然发生了改变,历史上天启二年后金军就击败了熊廷弼和王化贞,可现在两人却依然率军与后金军对峙。

李宏宇之所以重视京城的局势,是因为今年非常特殊,是大明的京察之年,即对京城的官员进行考核。

由于天启三年是农历癸亥年,故而这一年的京察也被称为“癸亥京察”,是天启朝的第一次京察。

主持这次京察的是东林党人、吏部尚书赵南星,当然了,在赵南星背后坐镇的是内阁首辅叶向高。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三十年前赵南星就公开声称京察是“君子疾邪,小人报怨”的时机,是一场君子和小人之间的较量。

三十年前也就是万历二十一年,李宏宇尚未出生,赵南星成为了吏部考功司郎中,第一次有幸参加了京察。

万历二十一年的京察大肆排挤和打击了齐楚浙三党,被视为东林党崛起的标志,从此东林党正式成为了大明朝廷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大明的党争也越发激烈。

其实,赵南星把京察解释为“君子”和“小人”之争也代表了东林党的一贯风格,评价官员的优劣不以能力和德行为主,而是要看其政治上的主张,只要认可东林理学思想的就是君子,反之就是小人。

这样一来,就把京察的重点从考核政绩变成了考核道德标准。

然而,即便是这个道德标准也不是以公正廉明等操守为准,而是要以东林党所推崇的理学思想来衡量,认为赞同者是道德高尚的君子而反对者就是小人,实际上就是党同伐异。

李宏宇已经收到了风声,赵南星现在正在大力搜集对齐楚浙三党不利的证据,好像还提出了“四凶”的说法,把亓诗教、赵兴邦、官应震、吴亮嗣四个齐楚浙三党的党魁列为为非作歹的典型。

这使得李宏宇不由得想到了后来那些反东林党的文官给东林党人的编的奸臣名录,看来这是事情的源头在东林党的身上。

在李宏宇看来,京城的党争到了如今这个地步,齐楚浙三党与东林党的党争已经使得文官集团内部有了一道深深的裂痕,而今年的京察势必会使得这道裂痕急剧扩大,进而使得双方发生决裂。

李宏宇很清楚齐楚浙三党与东林党冲突的根源有两个,一个是对皇权的态度,另外一个就是税收之争。

如果让李宏宇拉划分的话,齐楚浙三党的官员虽然也想要从皇帝那里夺取更多的臣权,但他们是温和派,或者说是鸽派,而东林党则是鹰派。

齐楚浙三党并不赞同东林党极端抵制皇权以及降低税赋等主张,毕竟中央集权是确保国家安稳的根基,而税赋不足的话不仅没办法用兵打仗,而且连正常的官府运作都受到了影响。

由此一来,齐楚浙三党与东林党之间的矛盾就无法调和,虽然这对文官集团不利,但对被文官集团束缚难以大展拳脚的天启皇帝无疑是个好消息。

虽然天启皇帝年轻,但他由于自幼就受到了万历皇帝的悉心调教,对朝政有着自己的想法,虽被文官集团压制但也做出了不少政绩出来,说到底他是大明的天子文官集团也不敢行事太过出格。

例如,天启皇帝登基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惩处在移宫案立下“大功”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安,如果不是王安与东林党人相勾结的话根本就不会发生这出闹剧。

如果不是看在王安是泰昌帝心腹内侍的情分上,天启皇帝绝对会杀了王安,以消心头之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