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2章 "首义"之人(1 / 2)

权驭大明 小黑醉酒 2995 字 1个月前

会宁县县城。

此时,县城已经被三万官军团团围住,乱军首领王二以及其手下两万余人被困城内。

虽然官军仅比王二的人多一万,但王二的手下大多是百姓,因此岂是那些官军的对手,故而被围后显得十分被动。

城外的官军军营里,三边总督杨鹤召集了手下的官员商议攻城的事宜,对城里的王二是势在必得。

王二可不是普通的乱民头子,而是有着陕甘乱民“首义”之人头衔的重要人物,是第一个举事造反的人,自然要对其另眼相待。

杨鹤是万历三十二年的进士,原本在都察院担任右都御史,此次挂兵部右侍郎西衔总督三边。

杨鹤之所以呢个担任三边总督,是因为其素有清望,是一个品行非常好的官员,而且曾上疏指出大明盗贼之起是因为“饥荒之极,民不聊生”。

故而,杨鹤经过朝臣的推荐后被崇祯皇帝任命为“三边总督”,上任后提出了“招抚为主、追剿为辅”的战略。

不得不说,杨贺的这一战略是非常成功的,毕竟百姓们都想过安稳日子,谁也不愿意过那种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日子。

因此,在杨鹤的努力下招抚政策取得很大的成功,陕西境内的各部起义军几乎都接受招安。

可惜的是,朝廷财政有限,杨鹤的“抚”是有心无力,最起码要让那些接受招抚的百姓能吃上饱饭吧。

面对成千上万的灾民,杨贺手里朝廷拨下的十万帑金以及藩王捐助的五万白银、两万石粮食无疑杯水车薪。

故而,那些接受招抚的乱军首领在得不到有效的救济后再度造反,既然朝廷不给他们吃的总不能让他们饿死吧!

这使得陕甘境内的造反事件此起彼伏,清剿的官军是疲于应对,以至于有了如今这种局面。

现在,杨鹤把王二所部起义军围困在了会宁县,他先是对其招抚,希望王二能归顺朝廷,可惜被王二拒绝,因此就唯有攻城一条路可走。

为了确保能把王二这股乱民彻底清剿,杨鹤于是签发了命令,下令征调过路的军队来此参战,他可是三边总督,自然有着这样的权力。

“大人,咱们这次发财了,有路过的三千骑兵被征调。”

就在杨鹤与众人商议的时候,一名千户兴冲冲地进了帅帐,向杨贺一躬身后不无兴奋地说道,“不知道这些骑兵是哪里的,所骑的战马皆膘肥体壮,有他们参战的话王二此次在劫难逃。”

“三千骑兵?”

听闻此言,现场的官员不由得愕然对视了一眼,要知道他们也不过才有一千多骑兵而已,结果一下子就征调来了三千。

要知道,养骑兵是需要花费不少银子的,再加上这些年由于辽东战事,陕甘的骑兵很多都抽调去了辽东,故而现在陕甘的骑兵已经不多了,杨鹤这个三边总督东拼西凑也才集结了千余骑。

“走,瞅瞅去。”

杨鹤也觉得意外,如果有这么多骑兵的话他这个三边总督早就抽掉了,因此想看看对方是何来历。

当杨鹤一行人走出营帐的时候,正好看见被征调的骑兵赶至,只见那些马匹不仅膘肥体壮而且四肢修长,果然是难得一见的好马。

而且,那些骑兵一个个精壮孔武,精神十足,与杨鹤所辖的那些面黄肌瘦、精神显得有些萎靡的军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李宏宇可是向来在后勤上舍得花钱,以确保将士们的伙食等待遇,而陕甘地界的士兵很多因为吃不饱饭而造反,其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自然不能同日而语。

“问问看,他们是哪里的兵?”杨鹤没想到陕甘地界竟然还有如此精锐的明军,于是向那名先前报信的千户问道。

“杨大人,别来无恙呀。”

他的话音刚落,一个洪亮的声音从迎面而来的骑兵中传出,这使得杨鹤的眉头微微一皱,觉得这个声音十分耳熟,只是一时间想不起来在哪里听过。

“李太保!”等看清了骑兵中说话之人的样貌,杨鹤顿时吃了一惊,连忙快步迎了上去,他是京官自然认得李宏宇了。

“李太保?”听闻此言,现场的官员顿时面面相觑,现在大明的太保只有一个,毫无疑问就是李宏宇了。

难道那个身穿百户服饰的年轻骑兵就是大明堂堂的太保、左春坊大学士李宏宇?众人的视线纷纷落在了李宏宇的身上,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地方官根本没见过李宏宇。

“太保,你不是在西域,为何会来这里?”

不过,杨鹤的感应印证了他们的猜测,杨鹤来到李宏宇的面前,狐疑地望着翻身下马的李宏宇问道。

“本官本是要回京述职,行至此处被你的军令给调了过来。”李宏宇微微一笑,风轻云淡地回道。

“军令?”

杨鹤闻言微微一怔,随后反应了过来,肯定是他下发的那道调兵的公文惹得祸,他虽然三边总督可岂能调动李宏宇?那岂不是以下犯上。

“这是个误会,本官这就惩处那个不长眼的东西。”

随后,杨鹤苦笑了一声,向李宏宇一躬身说道,那个阻拦李宏宇的武官简直就是没有脑子,难道就不能先搞清楚对方的底细!

“他不过是尽了职责而已,何罪之有?”

李宏宇笑着摆了摆手,他才不介意这种小事,况且是他想要来凑热闹,否则那个百户岂能指挥他?

“大人肚量广阔,下官佩服。”

杨鹤见李宏宇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顿时松了一口气,向李宏宇一拱手,然后一侧身做了一个请的手势,“大人,请入内谈话。”

李宏宇微微颔首,与杨鹤谈笑着进了营帐,沿途的官员纷纷神色恭敬地向李宏宇行礼,对李宏宇显得甚是敬畏。

当那名拦路的百户得知被他征调的人就是大明堂堂的太保大人时,顿时惊得半天都说不出来话,觉得犹如做梦一般,他一个小小的百户竟能调动大明的太保,实在是匪夷所思。

后来,此事还成为了社会上的一段佳话,使得李宏宇在民间的声望更上一层楼。

“杨大人,现在的情形如何?”进了营帐,李宏宇开口向杨鹤问起了剿匪的进展。

“回太保,下官已经把匪首王二以下两万余人围困在了会宁县县城里,准备明天发起进攻,将这伙乱民一网打尽。”杨鹤闻言向李宏宇一躬身,沉声回道。

“刀戈一起生灵涂炭,能否招安了他们?”李宏宇闻言叹了一口气,望着杨鹤问道。

“回大人,这些乱民很多都是跟着王二造反的老人,凶残狡诈,反复无常,就算现在招安了他们,他们以后肯定也会反了的。”

不等杨鹤开口,立在他身后的一名中年官员向李宏宇一躬身后说道,“就在年前,王二率众屠了洛川县的菩提镇、李家庄,死者以万数,当时的惨象实在是触目惊心!”

“竟有这事?”李宏宇的眉头顿时就是一皱,没想到有着这种隐情。

“确实如此,正是因为此事,下官这才对其紧追不舍,务必要将其绳之以法。”杨鹤闻言点了点头,郑重其事地回道。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