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嗅到了商机(1 / 2)

我们的1654 小样有型 1853 字 1个月前

另外,以围墙将葡人圈起来,这本身就促成了葡人划地自治。葡人在关闸以内组织议事公局,每三年举行一次选举,同时还建立警卫队,设立海关,向在澳外国船只收取关税。

这个议事公局是经耶稣会会士的鼓励,在1583年自行成立澳门议事会,并进行葡萄牙社区的自治管理。当时是未经明朝政府同意的。但其后于1586年,它却获印葡总督所确认。

到了1623年,葡萄牙驻印度总督任命了澳门首任总督马士加路,请大家注意,这一时期的澳门总督含义与后来不同,它只有管理驻澳军队的权力,没有其它的行政职能,相当于澳门的兵头而已。所以他只是住在大炮台,并没有属于自己的单独的官邸。

在1649年这个时期,澳门的三方势力分别为负责防务的总督瓦斯基,刚被选举上担任议事长的德阿隆,另外一个就是不可以轻视的澳门耶稣会会长范礼安。

可以说他们三个人把持了澳门的一切。

在台湾热兰遮城事件发生后,议事长德阿隆和总督德阿隆立刻有了不同的解读。

议事长德阿隆从中嗅到了商机。

这些年来,澳门的生意一直不景气,明大陆的战乱影响了生丝和丝绸的输出,瓷器和茶叶也在逐年减少;再加上由于传教事件,与樱花国的贸易中断;刚刚趁着西葡合并的机会向菲律宾马尼拉出售丝制品本来还能多赚些,但随着葡萄牙的独立又化为泡沫。

他们只能保持与印度的果阿保持着联系,其它的印度殖民地和马六甲殖民地都被荷、英占领了,很显然他们的贸易空间被压缩到极低了。期间还不时发生被荷兰或英国海盗抢劫商船的事件,真让人受不了。

议事长德阿隆连续接见了几个明人行商,听了他们的叙述,哪怕行商也只是听过传闻,他每一个都认真听取。

此时,澳门已经有四万多人,其中百分之九十都是明人,都是为了逃避战乱而来的,还有难以计数的明人以此为孔道流转向东南亚……当然也有不少商家把生意转到这里。

议事长德阿隆急忙把总督瓦斯基召来。

总督瓦斯基当时也正要想着找他呢,面对种种传闻,总督瓦斯基听了后也是万分担心。

荷兰人三次攻打澳门,全都被击败了,他们来攻打时,人数最多的一次是拥有2500名士兵。可是在传闻中,他们只是几百人,而且里面还有女人。更可怕的是他们在一天里,就攻打下了热兰遮城!

那可是一座要塞!没有大炮和三千名士兵,根本没有可能攻下来。

还有种种传闻让人惊心。但让他最为担心的是,听说他们也是明人,只不过是从南极洲大城来的明人!

现在全澳门到处都是明人……俩人商议了半天,渐渐有了思路,不由得不同时露出了笑容。

他们的办法很简单,或许根本不要他们付出什么成本。发挥葡萄牙挑拨离间的特长啊!

为什么16、17、18世纪,明人大陆或前清大陆只有他葡萄牙人能占住脚?甚至能让明政府与他们共同作战,保卫他们在明大陆的利益?

曾经当过网文写手的杨友行分析过,然后把他的想法发到了网上的时政论坛,这当然引起了争论。

杨友行认为,除了因为他们较早地赶上了大航海时期,还有几个重要的原因。

第一;他们善于投其所好的收买,而且会示弱。例子不举了。

第二:他们善于屏闭外界信息。他们能让明大陆上的人几乎都认为西方人就是佛朗机人,他们佛朗机人就是代表了西方人。这一点很高明。

西班牙人、荷兰人、英国人都提出过借他们的宝地与明人行商交易,结果都被澳门坚决地拒绝了,宁可由此引发战争。这是他们的核心利益,动不得的。

他们逼得英国商人偷偷地在澳门附近上岸摆开了地摊,以比他们低一半的价钱售卖货物,可还没到三个月就被澳门方找明政府派兵给驱走了……英国人、荷兰人总是合起伙来抢葡萄牙人的商船是有原因的。

第三:他们善于使用没有成本的挑拨离间技术。凡是西方外来的商贩,除了他们葡萄牙人,其它的都是居心叵测……葡萄牙人一直在帮着明政府关上它的大门,说这一点应该不为过错。

当然,耶稣会传教士以此为据点向着明大陆发展,那就是另一回事,耶稣会的行为是神权行为,他们管不了。但这要看是否损害了澳门本身的利益了……当南明在最后绝望,竟然想向罗马教皇求救时,澳门的议事长就进行了千方百计阻拦。

为何?怕满清赢了战争后找他们算账。也就是在此时,他们当然地关上了向南明援助的大门。

同样那些传士也在帮着澳门,每一次澳门陷入危机时,这些传教士都利用自己结交的关系为它开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