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非礼郡主(1 / 2)

明贼 五味酒 1695 字 1个月前

仅仅一日功夫,爆炸性消息接二连三,朝臣们一时间纷纷失语。先是流贼掘了黄河大堤,接着是李信克复太原,连带着还证实了先前传言已经殉国的晋王并没有死,而且这位未死的晋王还将克复太原的功臣李信给告了。

一纸诉状直接送到了内阁大堂,而前来送诉状的则是晋王身边的一个太监。若是以往有人正儿八经的状告李信,阁臣御史们早就一拥而上将这厮给踩死了。今儿却都大眼瞪小眼,似乎一时间难下决断,不知该如何处置。

内阁的几位众臣本意是想先封锁消息,小范围讨论,谁知仅仅半日功夫,李信被告的消息竟然不胫而走,弄得满朝上下沸沸扬扬,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就连大明天子朱由检都哭笑不得,大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究竟晋王告了李信什么,竟然是李信在宁武时玷污了晋王郡主的清誉!这在严守礼教的明朝无异于一枚超重磅的炸弹,大臣们私下里议论之时也都不敢放大声音,而是故作交头接耳状。揣测与议论之中都充满了对男女隐秘之事的猎奇,言语里亦都带着不可言说却心知肚明的默契。

李信置于风口浪尖已经不是第一次,可唯独这一次人们议论的中心没放在他本人身上,而是都极尽能事的揣测,李信究竟如何毁了晋王郡主的声誉。

这种案子涉及男女风月的隐秘之事,可是活脱脱的丑闻,究竟是李信霸王硬上弓,还是两个人互生情愫有了苟且之事,这都在朝臣们的口中不知转了多少遍。

多数人的意见是,李信不过马贼出身,又粗鄙少文,郡主瞎了眼睛才会看上这种粗货。十有八九是李信趁着人家落难,霸王硬上弓,谁曾想晋王老家伙不干吃这哑巴亏,竟然不惜自身受累而将此事公之于众。

此事想想也不甚奇怪,据说那李信不但马贼出身,而且年富力强,今年才二十出头,正是生龙活虎,精力无限的好年纪,好女色也不是问题,可饥不择食连皇家的人都敢动,这就有点糊涂了。

总之是有人惋惜,有人幸灾乐祸,一颗即将冉冉升起的将星说不定就要因此而陨落了。最终让大家看不清风向的是皇帝的态度,按说这种事晋王能搭进自家的脸面来告状,肯定就假不了,按照大明律李信妥妥的要判一个斩立决。可是皇帝就是不表态,内阁则将晋王的状子捧在手里像个烫手的山芋。

李信若是通敌叛国,杀害无辜,大臣们绝不会手软,该弹劾弹劾,该处理处理,但现在涉及到皇家,事情就可大可小,到底该如何办,办的轻重大小,这都是很难拿捏的。一个弄不好,就得里外不讨好。

一日之间,这种涉及皇家丑闻的公案成了京城舆论的焦点,竟使河南战局带来的阴影冲淡了许多。

大明天子朱由检之所以迟迟没有表态,是因为他在等待高时明的回信。这件事他肯定不会再偏听偏信,他要得到一个真相,而且在真相到来之前,便已经下定了决心,无论李信是否有罪,他都要保住此人。

就实而言,他对晋王近乎于撕破脸的行为很是不满,这等丑闻,不打招呼就直接捅到内阁里去,还嫌局势不够乱吗?

两日后,高时明八百里急递的信使到了京师,朱由检这才得知丑闻第一手的资料,而丑闻竟然开始于李信救下一个落水僵死的女人。而这个女人正是晋王爱女。

高时明自然是百般回护李信,但在写给皇帝的书信中却是就实而言,甚至在诸多细节上还多有微词。比如,李信孟浪,比如救人之后竟然还接触了郡主的身体。连按压胸口,嘴对嘴这种救人的细节都一一相近复述。就在这些极尽无礼的动作之后,本已经没有了声息的郡主居然死而复生。

朱由检心下稍安,已经给李信非礼郡主一事定了调子。李信情急救人,有些非礼行为可以理解,虽然他后来那些非礼般的救人手段有些过于匪夷所思,但终究不是那等霸王硬上弓的无耻之徒。这让他很欣慰,他也不希望自己看重的骁将是个色盅恶鬼。

这还不算,朱由检又将晋王的护卫首领传唤进宫,此人即是那日一路护持晋王郡主的汉子。

不过在此人口中,高时明所言李信那些救人的手段,都成了趁机上下其手,大肆非礼的借口。这位晋中汉子从流贼围攻太原说起,晋王勉力支撑局势,后来太原终于不敌城破,世子失散生死未卜,只有一女带在身边,他们流落民间,被流贼苦苦追杀,吃尽了苦头,如今又遭悍将侮辱……

他越说越义愤填膺,怒气难以遏制,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将李信骂了个狗血喷头,末了声泪俱下,请求皇帝为晋王,为郡主主持公道。

朱由检对晋王勇于抗争的精神进行了高度的肯定,又好言抚慰了忠心护主的汉子,这才将人打发出宫。经过两厢印证,他已经可以肯定,李信非礼郡主一事,均是由救人引起,看来要想护住这小子,还得从此处下手。

虽然身为皇帝,做事也不能为所欲为,亦要受到诸多掣肘,也必须顾及礼教法度。而且此事也不宜当众对峙掰扯,还须先从舆论下手。

果然,当天就从宫里传出了消息,小太监们于宫内三五成群,纷纷议论得到的此事一手内幕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