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2 / 2)

十国帝王 我是蓬蒿人 3145 字 1个月前

吴青青嘿嘿笑出声,“方才你在酒楼上,可是偷看了人家许久,但当人家与你近在咫尺的时候,你却连回头的勇气都没有……还有,你为何会知道我的名字,那日你见到我的时候,为何会那般失神,难道你……”

丁黑转过身,直视着吴青青,打断她的话,冷冷地说道:“我不回头,是不想与你过多纠缠,我在酒楼上的确看到了你,但那不过是你恰好闯进了我的视野,你千万不要自作多情的以为那有什么。还有,那日的事,希望你忘了它,记住它,对你并没有半分好处。”

吴青青俏丽的笑脸在这一瞬,变得煞白,她惊愕的看着丁黑,在这个武艺非凡、面容沧桑、眸底似乎总在流淌着挥之不去忧伤的男人面前,吴青青的怒意终于被激发起来。

丁黑摆摆手,“你的确天生丽质,但若是你以为这样,天下男人见到你后都会对你有非分之想,却是未免自我感觉太好了些。我入吴家,只不过是为了吴家的剑,而你手中的剑,还不足以让我正视。你出现在我面前,真的没有任何意义。”

说完,向娇躯微微颤抖的吴青青一抱拳,“告辞。”

丁黑的身影消失在街角,僵立在原地的吴青青气得银牙紧咬。

回到在柳城寄宿的客栈,丁黑并没有立即动身离开,他放下手中的剑,在矮榻上盘膝而坐,闭目养神。

今日的阳光格外明媚,但这世上总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在某些固执的拒绝阳光的角落,阳光对他们而言,不过是一道明媚的伤。那不是阳光,那只是一个会抽搐的痛。

夕阳西下,日暮降临之前,丁黑推开房门,在客栈大堂挑了一张僻静的桌子坐下,要了一份饭菜,守时的开始装填肚子。他知道自己的路还很远,所以他必须养好身体,他知道自己的路只有自己一个人,所以他要冷暖自知。

吃完饭,丁黑走回房间,在窗前默默静立,望向柳城的双眸,不知有什么样的神采在跳动。柳城的人家和灯火,映在他漆黑的瞳孔里,像一幅画。他一动不动站立了不知多久,在这期间,他连手指都没有动一下。

直到柳城所有的灯火都熄了,整个柳城成了漆黑一片。清辉下的柳城是水墨色,轮廓清晰,在这个夜深人静的时候,整座城并没有白日看起来那么大。

丁黑躺到硬木床榻上,望着头顶的屋梁,缓缓闭上眼睛。

翌日一大早,丁黑离开客栈,牵了马,走出柳城。

这个如漂泊的云一般,悄然来到柳城的剑客,在柳城掀起滔天巨浪之后,又这样单人独骑,不留痕迹的离开。直到这时,市井间流传的那个传说,主人公还没有名字。因为他的名字,没有人知道。

凄冷驰道,丁黑策马缓行,马蹄声哒哒哒的响起,很有节奏,城外的古道、离亭,在这个阴沉沉的天色下默默无言,路上行人稀少。

长亭外,古道边,丁黑忽然停住马,因为有人挡在了路中央,阻断了他前行的路。

路中间的人绿裙细剑,长发飘飘。

“你挡住了我的路。”丁黑看着吴青青,话语中没有丝毫感情。因为没有感情,所以显得无情。

吴青青莞尔,指着道旁的长亭,认真地说道:“知君今欲行,故来相送别。”

“送别?”丁黑脑中,又浮现出多年前,他回到那座小村,因不忍离别情苦,而在某个夜晚悄悄离去。而当他走到村口那棵大榆树前,他忽然看到,已经有人等在树下。树下的人微笑向他走来,轻声说:“知君今欲行,故来相送别。”

亭中有石凳,凳前有石桌,桌上有酒一壶、杯一双。

丁黑和吴青青相对而坐,吴青青为两个杯子斟上七分酒,推一杯到丁黑面前,揽一杯倒自己胸口,微笑着说:“当日一战,你与家父剑势皆已大成,硬拼之下,胜负或许难料,两败俱伤却是不可避免。你退,家父进,此局得解,两伤得免,这一杯,为家父,谢你!”

吴青青举杯饮尽,姿态颇为豪迈。

丁黑没有推辞,饮了这杯酒。

吴青青再次为两人斟酒七分,举杯言道:“吴家与孙家相斗十数年,高下难分,因有君来,吴家得以居上,盛名日涨,这一杯,同样谢你!”

第三杯,吴青青说道:“这第三杯,却是敬你。”

丁黑没问为何,同样满饮。

三杯酒后,两人之间的气氛已不见尴尬,丁黑道:“吴家有女如此,不兴也难。”

吴青青展颜而笑,她站起身,正正经经向丁黑抱拳行礼,“多谢阁下盛赞,小女子愧不敢当。”这时,她脸上已飞起两抹绯红。

丁黑好心提醒道:“小娘子,你不能再喝了。今日相送盛情,丁某心领。”

吴青青豪迈一挥手,重新坐下,再次倒酒,大着舌头道:“这最后一杯,你无论如何得喝。当日误你,是我之过错,这杯酒,算是赔罪!”

丁黑失笑,“小娘子何错之有?”

“从旁偷袭,还不算错吗?”吴青青一脸严肃,举杯,不等丁黑劝阻,就已经将酒倒进了肚子里。

丁黑无奈,只得陪饮。

吴青青眼睛眨了眨,“今日相送,后会无期,小女子特带剑而来,欲领教……”话未说完,脑袋晃了三晃,直接栽倒在石桌上。

丁黑一惊,“小娘子……”

吴青青却是已经醉了。

丁黑站起身,左顾右看,这才意识到,吴青青是孤身前来。

无奈,丁黑只得将吴青青抱上马背,拉着马缰绳,回走柳城,行向吴府。

入柳城时,丁黑没发现,趴在马背上的吴青青,嘴角勾起一抹阴谋得逞的笑意。笑容很得意,有种打赢一场战争的快意。

第353章 闻君欲行来相别,大势将成起异变(三)

同光二年终究是成为昨日云烟,同光三年开春,卢龙又进入到春耕的大动作中。比之同光二年,今年卢龙新增三块屯田之所,热闹景象较之去年更甚,而作为这三块新增屯田耕种工作的管事,耶律敏也早就下到了地方,去亲自督耕。

有了去年的积累,到了新的一年,不仅是屯田,在其他各项事务上,卢龙都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盐铁之工,在去年基础上又扩张了一倍,沿海渔场的规模也有大幅度增长,在幽州粮仓已经极为充实的情况下,李从璟早早在平州、檀州分建了数座粮仓,用来储存今年的军粮。

除此之外,章子云率领的商队,经过去年一年的摸索、发展,今年正式有了兴盛的局面,无论是卢龙本地的商队,还是来自中原的商队,在有卢龙边军、军情处护卫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发展迅猛,西域奇珍,高丽特产,中原茶、瓷器等,相互之间交易规模逐渐扩大,随之而来的,是源源不断的商利。

在充盈铁矿、财物的支持下,卢龙各大作院军备产量和质量都大大提高。军中虽然不能再增加兵员,但在武器装备上,较之以往无疑有了很大改进,将士们装备之精良,已经跨过安史之乱后藩镇军军备良莠不齐的层面,直追盛唐之象。与之相应的,卢龙军库中积攒的大型攻城、防御器械,也在逐渐累积。

在同光三年,整个卢龙每一日都在改头换面,无论是物力财力还是军力的蓄积,都在逐日提升,整个卢龙,从战备上而言,已经进入到蓄势待发的阶段。虽然从邦国层面上来看,卢龙蓄积的力量仍然有限,但对于藩镇来说,卢龙现在的军力,已经可称雄厚。

除却这些死板的物力,李从璟在“人力”方面,同样下了大力气。虽然因为顾及朝廷感受,李从璟不可能真在卢龙推行府兵制,但“十万青年十万军”的构想,李从璟一直不曾放弃。至少在强身健体、熟悉刀兵军械这些方面,李从璟以他如今在卢龙无人能及的威望,一声号召,立即让边地儿郎群起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