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1 / 2)

十国帝王 我是蓬蒿人 2516 字 1个月前

……

从大理寺出来,已是夜里,第五姑娘带人在官寺外等候,李从璟将康义诚招供的东西交给第五姑娘,“将这个拿给孔循看,他自然就会中止返回汴州,重新到洛阳来。”

先前已经派人去拦孔循,无论后者愿不愿意,军情处都能让他走不掉,但这种强行扣留的方式,不能持续太久,否则不仅孔循会更加恼恨朝廷,宣武军也可能遣精锐来抢人,这不是说最后孔循就会被抢走,但军情处之所以不直接将孔循带回来,就是为了以温和的手段对待孔循和他这件事,让孔循明白朝廷的用心,心甘情愿为朝廷处理宣武军后续事宜。

康义诚是敌人,孔循还不是。

康义诚交代的很清楚,那数名与他合谋的宣武军将领、小校,影响力颇大,能掌握很大一部分宣武军的力量,在盲从效应下,他们就能控制宣武军。

康义诚与宣武军的谋划,是逼孔循反,如今康义诚落网,不管孔循回不回汴州,那些宣武军将领、小校都不得不反。

宣武军的叛乱基本已经无可抑制,但有没有孔循这个宣武军节度使,和朝廷大军一起去攻打、劝降宣武军,情况就大不相同。

第五姑娘离去后,李从璟趁夜进宫,跟李嗣源商讨这件事,并且迅速作下布置。

接下来,军情处回话,孔循愿意继续进京。

——他当然要继续进京,被宣武军背叛过后,他还回去作甚?

在等待孔循快马加鞭赶来洛阳的两日里,李从璟将洛阳吏治整顿的收官工作已经大体处理好,接下来的事情交给两位宰相和三司去处理即可,至于那些罪大恶极该被斩首的官员,也要等到秋后。

但是康义诚不必等到秋后,他要被拿来祭旗。

在李从璟审问康义诚时,对方交代了与他有勾连的那些藩镇,结合李从璟之前收到的情报,李从璟怀疑这些藩镇将紧随宣武军举事,大闹地方。

李嗣源与李从璟商议后,决定先发制人。

五万殿前军,除却李从璋所部在西川,横冲、龙骧、虎卫三军随李从荣南征,尚有百战军驻扎在洛阳。

第754章 赵王领军向楚地,秦王洛阳理大局(十)

李从璟之所以留在洛阳,百战军之所以没有跟随李从荣出征,为的便是应对眼下这种情况,整顿吏治必然会有风暴,这是李从璟与李嗣源早先就有预料的,令人欣慰的是,这股风暴出现在洛阳吏治整顿结束后,这至少维护了朝堂安定的大局,给了大唐一个安稳的中枢。

当然,情况之所以会如此,并不是像康义诚这种洛阳大臣和孔循这种地方大员,反对吏治不够有力,而是李嗣源、李从璟从一开始的布局就做的好。

甚至可以说,藩镇在这个时候动乱,都在李嗣源、李从璟父子的预料之中。

“此番藩镇动乱,除却汴州宣武军率先亮出旗帜,不出意外,郓州天平军、青州平卢军都会相继起事,滑州义成军会否同流合污,尚在两可之间。”李从璟如是对李嗣源道,“届时山东千里之地,不免烽火连城,为免乱贼祸乱地方太久,给州县造成太大灾难,朝廷禁军必须雷霆出动,迅速将其剿灭。”

“滑州义成军,应该也会随同而乱。”李嗣源摸着胡须道。

李从璟有些惊奇,当初银枪效节军坐镇滑州,是被李从璟带百战军平定的,事后义成军坐镇滑州,其节度使人选自然是李嗣源所确定,照理说义成军应该靠得住才是,何以如今事情还未出现结果,李嗣源就有这等言论?

见了李从璟这番模样,李嗣源让他附耳过来,对他耳语一番。

李从璟听罢李嗣源的话,立即恍然大悟。

李嗣源拿起蒲扇给自己扇了两下,因为天气渐渐转凉的缘故,没多时又将其丢到一边,“洛阳的吏治整顿已经收尾,因事先多有准备的缘故,填补被治罪官员官位的新任官员,都已及时就位,如今朝廷各部都已恢复正常秩序,当然,较之先前,眼下的官员自然精干许多,说是气象一新可谓恰如其分。到了这个时候,新政下一阶段的措施,也该公告于天下州县,着手推行了。”

李从璟点点头,“此番新政深化,除却巡查官员外,朝廷先前奖赏的新政得力官员,也该出任关键位置,尤其是对先前推行新政不力的州县,对其官员要果断加以撤换。”

李嗣源道:“这回禁军东出平定作乱藩镇,当带新政官员随行,禁军每平定一处藩镇,即对该藩镇的官员大行撤换,以朝堂随行官员填补空缺。如此一来,禁军所到之处,便是新政所行之处,朝廷对山东州县官员的撤换,也就能迅速完成。”

这是大换血的题中之意,李从璟自然没有不同意见,“有了禁军威慑与山东州县作为榜样,天下诸道藩镇州县,也知道该如何做了,若说先前他们还心存侥幸,多有别样心思,相信这一趟下来,配合中央到地方的吏治整顿,他们也该知道作甚么了。”

李嗣源最后道:“春帷士子,虽方入官场,诸事不甚熟悉,但有年长官员带领,也能够任事,且这些士子热血常在,不惧艰难,最是适合披荆斩棘,与地方老旧势力争雄,这番不妨多任用这些新科才子,也好让他们知道,如何施展抱负、报效家国。”

李从璟自然是点头称是。

说完这些,接下来轮到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的人选。

对康义诚贪污受贿、与宣武军勾结谋乱之事,李嗣源大感痛心。

康义诚一直受他信任与看重,这从他整编侍卫亲军后,以康义诚为马步军都指挥使,就能看得出来,但不曾想知人知面不知心,结果却是所用非人,好生叫人难受。

其实在洛阳整顿吏治的过程中,不止康义诚一个受李嗣源信任、看重的官员被惩办。说来并无不能理解之处,若非受皇帝信任,身居高位,又有所依仗,那些官员怎敢胡作非为?

李嗣源提议,让李从珂来接任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平心而论,这个提议没有半点问题,李从珂已经是潞王,接康义诚的班,无论资历还是威望都够了,况且李从珂自打从两川归来,就一直想在禁军任职,为此没少请求李嗣源。

而李嗣源也有意让那些他亲信的大将,到禁军出任要职,高从周就是一个代表,对方曾今就是左射军的将领,这本也是顺利成章的事。

——至于石敬瑭,现在则去了夏州,跟党项人死磕去了。

李从璟也同意。

无论如何,李从珂都是一员大将,虽然不长于谋略,但资历威望都摆在那里,治军还是有一套。

至于李从珂日后会如何,李从璟并不是很担心——只要他在,李从珂又能如何?还不是乖乖给他的江山打工?

随后,李从璟提议让李彦超担任侍卫亲军的副将——之前那个副将,与康义诚多少有些牵连,已经被降职。

李嗣源也没有不同意的道理。

不日,孔循到了洛阳。李嗣源对他当日拦截刑部官员的事,处罚的不轻不重,至于推行新政不力的失职之处,暂且没有拿出来问罪,因为宣武军这时候已经公然据镇叛乱。

李嗣源随即下诏,斥责宣武军的骄横跋扈,并下令六部为大军东征作准备。

这是洛阳吏治整顿完成之后,朝廷碰到的第一件大事,各部衙门自然一片热火朝天之象。

随后,新政新一批政令,经由中书省递交,皇帝批准,门下省审核生效之后,下达到各州县。

与此同时,百战军领命东征,孔循随行,平定宣武军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