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1章 巧夺天工,以假乱真(2 / 2)

拣宝 1825 字 22天前

听到这事,钱老也难免有些惊喜交集,在再三确认之后,立即吩咐道:“了结毛瓷的事情之后,就让阿德带东西进京一趟……”

俞飞白连连点头,表示会如实转述。

不久之后,结束了通讯,俞飞白感叹道:“还是钱老比较淡定,换成了是我,估计会第一时间让人把东西拿过去呢。”

“所以呀,你不是钱老,没有他老人家的沉稳大气。”王观随口道,注意力却集在一个瓷瓶上。在仔细观察之后,他也有几分明了:“难怪德叔说这些作品还没达到完美的地步,就算不看戳印,我也能够发现其的破绽。”

“什么破绽?”俞飞白闻声,立即看了过来。

“主要是釉面的问题。”

王观示意道:“一般情况下,宣德年间的青花瓷,由于釉面肥厚滋润,光泽柔和不刺眼,多白泛青,属于亮青釉。而且釉面不太平整,像橘子皮,又称为橘皮釉。另外在高倍放大镜观察,甚至能够看见釉面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气泡。”

“可以说,橘皮釉和气泡,那是宣德瓷的一大特征。宣德朝无论什么品种的瓷器,几乎都是这种釉面。然而这些仿品瓷器,无论是胎体,还是青花的发色都符合时代的特征,就是釉面明显不对,是一大破绽。”

此时,王观笑道:“或许朱大先生就是意识到这个问题,才会放弃这个窑口吧。”

“有道理。”

俞飞白想了想,觉得王观这个猜测比较靠谱,说不定就是事实呢。

“朱大先生……”

这个时候,俞飞白也有几分感叹:“想当年哪怕不能见于史册,但也是大家口耳相传,受人敬重被尊称为大先生的人物。可是今天,他的传人却沦为人人喊打的角色,还真是一种讽刺啊。”

“这正常,当年朱大先生的赝品,都是卖给清朝的达官贵人。想想杭州十日嘉定三屠,怎么坑他们都不为过。把他们坑得越惨,大家心里越高兴。可是现在坑的却是自己人,大家自然人人喊打。”王观轻笑道:“要是你被坑了,你打不打?”

“废话,我怎么可能打……”俞飞白杀气腾腾道:“我直接把他给灭了。”

在两人闲聊的时候,窑口的柴火也逐渐熄灭了,也意味着烧造毛瓷的工序已经完成了十分之九,剩下的十分之一就是冷却了。

不要小看冷却这个步骤,降温的过程就是瓷器各项机能稳固的过程。如果不能自然冷却,却贸然把窑口打开,那么空气涌了进去,里头的瓷器估计会全部破裂。所以就算窑口熄火了,大家也要耐心的等待下去,至少要在明天才能够安全开窑。

反正这一晚上,按理来说应该给苏弈等人接风洗尘的,可是大家也没有这样的心思,就随便吃了餐饭,连酒都没喝多少,就草草散宴了。这一夜,在大家看来,时间过得十分的缓慢,甚至还有人夜不能寐,闭着眼睛熬到了天亮。

好不容易天亮了,早早就有人来到窑口边上,打算第一时间开窑。然而把桩的师傅摸了摸窑壁,轻轻摇头否决了,表示还要继续等。

这一等,就是等到了午,然后吃了午餐之后,又休息了三四个小时。反正就是冷却时间过了二十四小时,才在几个把桩师傅反复确认之后,终于一致同意可以开窑了。

刹时间,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立即把窑门拆了,然后高德全亲自出马,小心翼翼的走到了窑口之。不一会儿,在众人望眼欲穿的表情,他轻快走了出来,手里捧着一个匣钵。

“怎么样?”

一瞬间,众人纷纷围了上来,只见在匣钵之,正是烧造好的瓷器。这是一只小巧玲珑的碗,胎质洁白如雪,十分光滑细腻,在阳光下泛动玻璃般纯白脂光。尤其是碗上描绘的红梅纹饰,在玻璃白胎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娇嫩,清新脱俗。

“好,太好了。”苏弈小心翼翼把碗拿了起来,迎着阳光一看,只见轻巧的碗壁居然呈现半透明状,让他赞不绝口,喜上眉梢。

当然,具体好在哪里,苏弈也说不上来,只是把小碗递给了岑专家,让他帮忙评点。

为什么强调岑专家是专家呢,因为他真的是专家。

这不是废话,而是切切实实的赞誉。反正据高德全爆料,岑专家早年就是瓷器鉴定师了,不过在九十年代的时候却迷上了毛瓷,然后就专攻毛瓷这一块。

十几二十年来,岑专家专心致志的研究毛瓷,对于毛瓷的掌故、工艺情况,甚至各种杯碗盘碟的分量在多少克之间,他都一清二楚。反正是不是毛瓷,他根本不用看,只是闭上眼睛上手一摸,就能判断得**不离十。

这样的人,绝对就是真正的专家,也很人非常敬佩。

此时,岑专家接过了苏弈递来的小碗,仔细的打量起来,又是掂量,又是摩挲,反复的研究许久之后,顿时惊叹起来:“巧夺天工,以假乱真……”(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qidian.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