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章 龙门二十品(2 / 2)

拣宝 1868 字 22天前

可能是对方态度比较诚恳,覃老先生还是原谅了对方,勉强同意道:“约在哪里?龙门石窟……我知道了,马上就去。”

又聊了几句,覃老先生直接挂断了电话,随之有些尴尬道:“那个……几位,能不能把车停一停,临时有事,要改去龙门。”

“没事,我们送你去。”王观笑道:“方老板,改去龙门没问题吗?”

“可以。”

对于这种小事,方明升向来表现十分大气,直接吩咐司机改道。

“不用这么麻烦,我自己过去就行了,不能耽搁你们办事。”覃老先生连忙摇头,要知道邙山在北边,但是龙门却在南郊,这一南一北,相隔整个洛阳城啊。

“不要紧,也不差这点时间。”王观无所谓道:“况且,早知道龙门的名声,本来就打算过去看看,现在赶巧了,也算是一举两得。”

“没错。”俞飞白点头道:“龙门山色,还有龙门石窟,那可是闻名外的景观。既然来到了,怎么可能错过。对了,这个龙门是不是鲤鱼跳龙门的龙门?”

“这个倒不是。”

覃老先生笑道:“许多人以为是,其实真的不是。鲤鱼跃龙门的龙门,那是在晋省河津境内的黄河峡谷,今称禹门口。至于洛阳的龙门,古称伊阙。”

“主要是龙门这个地方是洛阳南面的天然门户,那里两岸香山、龙门山对立,伊水流,远望就象天然的门阙一样,所以才有了伊阙这个比较形象的称呼。”

覃老先生解释起来:“不过到了隋朝的时候。隋炀帝杨广定洛阳为京都,因皇宫大门正对伊阙,古代帝王又以真龙天子自居,因此得名龙门,然后一直沿用至今。”

在覃老先生的解释,车子也随之调头,一路奔驰之后。逐渐来到了龙门附近。

“到了。”

此时,覃老先生连忙说道:“在前面停下来就行了。”

“不是说要去龙门石窟吗?”王观笑道:“反正我们也去那里。到地方再停吧。”

有了王观这句话,司机自然开车直接穿过大桥,抵达了龙门山石窟旁边。然后大家开门下车,送走了覃老先生,再仔细打量眼前的景观。

乍看之下,只见这里青山绿水,景致清幽,不过最引人瞩目的,还是河水两岸的山崖峭壁之上。一个个窟龛星罗棋布、密如蜂房。

“谁来过这里,该从哪里先入手?”这个时候,王观笑道:“随便看看,走马观花似的游览一番就行,争取在午之前结束,然后返回邙山营地。”

“石窟雕像很多。”方明升开口道:“不过比较著名的,却是摩崖三佛龛。那是武则天为称帝制造舆论才命人凿造的。不过随着武周政权的垮台,摩崖三佛龛也因此而停工……”

“另外还有万佛洞、莲花洞,肯定不能错过。”

方明升应该是常来,对于龙门石窟的情况了如指掌,一边引领众人前往参观,一边滔滔不绝地介绍起来:“不过我觉得你们应该更加欣赏龙门二十品。”

“龙门二十品?”

俞飞白稍微思索。就恍然道:“是魏碑代表作吗?”

魏碑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碑碣、摩崖、造像、墓志铭等石刻字的总称,其尤以北魏的书法水平为高,风格多样,朴拙险峻,舒畅流丽。

在世人看来,魏碑上承汉隶传统,下启唐楷新风。兼有隶楷两种字体的神韵,为现代汉字的结体、笔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所谓的龙门二十品,却是指龙门石窟北魏时期的二十方造像题记。这些碑分布在不同的地方,更是出自不同人之手,但是风格大致相似,棱角分明、斩钉截铁的笔画,纯为铁刃大刀阔斧、不加修饰地凿刻出来,反映了当时的审美风尚。

后来经过书法大家的融合吸收之后,就形成了一门十分鲜明而又独特的书法形式,给国书法艺术带来了无限的生机。

反正在参观的过程,王观等人赞叹不已。尽管市面上有龙门二十品的拓本流传,不过怎么能够比得上亲眼目睹来得直观震撼。

当然,由于时间有限,大家不可能把二十品都看完,只是选择性地观赏了几块比较典型的碑刻,又继续走走看看,浮光掠影似的浏览了一些景观,然后就准备离开了。

“不是很尽兴。”

俞飞白摇头道:“下次有空再来细看才行,不仅是龙门山,还有对面的香山也不能忽略。听说香山上有座香山寺,那是香山居士白居易白乐天修建的吧。”

“不是他修建。”方明升知道底细,立即更正道:“香山寺在北魏时期就有了,只不过是到了唐代大和年间,这座寺院有几分破败,当时白居易在这里为官,主动捐资重修香山寺,并且亲自写了一篇修香山寺记,使得香山寺名声大噪。”

“这篇章开篇第一句我还记得,写得非常好……”(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