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社情管理局_133(1 / 2)

路屿打算再去一次两个案发现场,看看有没有什么之前被遗漏的地方,着重注意那个隐藏在幕后的人有没有留下什么蛛丝马迹。

最后,就是根据之前讨论出来的思路,对近期的案件进行筛选和梳理。这个工作说起来轻巧,可等明薇从数据库里调出了符合条件的案件,众人才发现,这个工作量简直大得令人发指。

于是这一路人马便集结了剩下所有人,铺开摊子,对这些筛选出来的案件受害者逐一进行筛查,剔除其中不符合条件的人员,最终形成一份潜在嫌疑人的名单。

经过一整个下午的奋战,他们剔除了绝大多数的案件,饶是这样,仍然留下了很多备选。

面对这个结果,行动组的气氛一时间极度低迷。

当然,这并非因为案件没有进展,这难以言喻的低迷,更多的是因为眼前令人触目惊心的案件数量。

当看到这些年轻而鲜活的生命受到伤害,显露出人力难以挽回的颓势时,没有人会觉得开心。

越是年轻鲜活的生命,凋谢时就越让人觉得触目惊心。

人们往往会陷入幸存者偏差的逻辑谬误中,被沉默的数据蒙蔽了双眼,以为那些盛开在骄阳之下的花儿,会一如既往地明媚芬芳,凋谢的只是偶然,只是少数。

可当有一天,人们终于正视那些沉默的数据,现实的耳光便会响亮地抽在脸颊上——艳阳之下必然有阴影的存在,而那些本该肆意盛开的花儿,本该生机勃勃的生命,在阳光找不到的地方,被人为地折断,践踏,摧毁。

如果不是因为这个案子,不是为了要找到幕后之人,他们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仅仅在恶城之中,每年针对女性的强奸、伤害、故意伤害致死的案件,竟然会有那么大的数量。

巨大的潜在嫌疑人基数,给案件的侦破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他们无法从这些受害者中准确地筛选出某个或者某几个人,可能是那个隐藏在幕后的人。

但一时的挫折,并未将他们逼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这份新鲜出炉的名单纵使不能直接帮他们解决案件,也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些便利。

案件陷入僵局之后,他们很快转换了思路——幕后之人现在虽然隐藏了起来,但她选定了杜若菡和薛琪,就肯定和她们有过接触,最起码,在她们出事的这一天,她一定见过她们。

否则她是不可能在完全没有接触的情况下,选定并复活两个受害者的。退一万步讲,即便她能够预知未来,也预知到了两个受害者会出事,从而选定了她们,她也需要在出事之后赶到她们身边,进行“复活”这个行为。

将亡者从地狱带回来,她需要有亲临的诚意。

根据这个思路,他们调取了两位受害者出事区域附近的所有监控。

但在杜若菡的案子里,那位网约车司机选了一个非常偏僻的施暴地点,整个区域没有被监控覆盖,这也导致了无论是网约车司机杀死杜若菡,还是杜若菡报复网约车司机,都没能在监控里留下有价值的画面。

于是,大家把注意力放到了第二名受害者薛琪身上。

薛琪是在一个相对僻静的小巷里遇害的,但小巷附近有个商业街,监控覆盖范围很广,极有可能拍到过这位幕后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