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状食物(2 / 2)

天崩泪流 飘无踪 1136 字 11天前

由于南边床上主治医师对于打食的事宜几乎没怎么解释,因此最初的时候小伙子和他母亲根本就是不知所措的。而也正是因为他们没怎么打食,所以才会出现后来通过外力补钠的事件。其实,他们的主治医师可不仅仅是补钠,用主治医师的话来说,就是你们反正也不打食,那就只好靠我了。也就在补钠的那天,这位主治医师将营养液从一瓶增加到了两瓶。没有营养,哪能很快地恢复呢?用主治医师的话说,我这可全是为了你们好啊!

原先一瓶营养液的时候,几乎都要输一整天,现在陡然增加到了两瓶,想要在同样的时间内挂完,那就只有“增加输入速度”这个唯一的办法了。不要忘了,当时虽是晚春,但气候还是有些偏凉。输液瓶中的营养液那可是冰凉冰凉的!跟普通人的正常吃饭可不一样,这些营养液没有经过口腔的咀嚼及暖暖,而是直接地通过鼻腔中的营养管进入到了小肠之内(据说是通到小肠的,当然至于到底是小肠还是胃,一直到现在我也没能弄清楚)。缓缓地、小量的,也许人体还能承受。但现在输入的速度一下子快了一倍,大量的冰凉的液体汹涌而入,久而久之,本就身体虚弱的刚刚开过刀的病人又如何能够承受得了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小伙子的父亲当晚就呼喊肚子痛。没多长时间,就开始拉起肚子来。拉肚子唯一的好处也许就是证明病人的肠胃已通了吧。其它的,就只有无尽的痛苦了。病人痛苦了,本就浑身疼痛的小伙子的父亲,再被“不争气”的肚子一折腾,几乎即刻到了精神崩溃的边缘;病人家属痛苦了,刚从重症监护室出来没多长时间,小伙子父亲的身上不仅满是管子,而且还不能下床走动,因此拉也只能在病床上拉,大家可以想见,病人家属的麻烦有多么大了吧;病房其他人也跟着痛苦了,紧随着小伙子父亲一次又一次的拉而来的,是一阵又一阵的恶臭,你想想,在为病人忙碌的同时,还得不时抬手掩鼻,这将是一副何等怪异并让人无法忍受的场景。

还没到下半夜,一气之下的小伙子,就将营养液给彻底关闭了。那时,第二瓶营养液中还有一大半呢。但可笑的是,第二天一早,护士小姐们又拿来了两瓶营养液。那时的小伙子一家真是欲哭无泪了啊!

通过如此鲜明的对比,想必大家应该不会怀疑我的感激是真的发自肺腑了吧。当然,在我们跟南边床上的不分彼此的情况下,我们主治医师的嘱托实际也就是对南边床上的嘱托。于是,南边床上的在羡慕之余,心中也自有有几分喜悦。因为,他们终于知道,紧接着应该注射何种食物了。

我几乎是在第一时间打电话给负责后勤工作的姐姐的。因此,在上午九点的时候,父亲的食谱就正式丰盛了起来。

不过,所谓“只要别厚到无法用针筒注射就行”的尺度还是颇难掌握的。从我们的角度来说,总希望尽量弄得厚点,这样注射后营养才会更丰富。但厚到什么程度,针筒才推不动,没有实际操作过,肯定是无法弄得清楚的。由于分工的不同,有丰富打食经验的我,从来不经手做饭事宜,而专门负责替父亲准备食物的姐姐,又没有哪怕一次打食的经历。所以,具体操作过程中的失误也就变得不可避免了。

记得那一晚,是我值班。父亲晚上的食物,是我带过去的。在我用针筒抽取的时候,就已经感觉到了困难,但既然还能拉得动,那我也就没如何在意。上半夜的时候,由于灯火通明,因此在艰难推动针筒的同时,我也就紧紧盯着针筒与营养管的接头处,一旦发现松动,我就立刻将之重新接紧。但到了下半夜,一来可能因为困乏,我的精神不是十分集中,二来可能因为光线昏暗(晚上没人输液了,所以除了地灯之外,其它的灯都关闭了)。当我使劲推动针筒的时候,针筒突然跟营养管分离了。“噗”地一声,在强大的压力下,针筒中的食物喷出去老远,以一条直线往前成抛物状。不仅仅父亲的被子,连南边床上小伙子父亲的被子也遭了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