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百零五章 赵学义的运气(2 / 2)

鉴宝人生 吃仙丹 2920 字 9天前

“好的……”

等老人告了辞,楚琛就坐回驾驶室,边开车边把刚才的事情,跟吴叔和朱大富复述了一遍。二老纷纷惊讶居然还有这么嚣张的人的同时,对楚琛刚才的行为也都非常赞赏。

一路无事,把车子停到古玩市场的停车场后,楚琛就带着吴叔和朱大富一起来到赵学义的店铺。

此时,店门外正站着一位保安,这是老五听了楚琛的吩咐,从店里派过来的。

楚琛和保安打了招呼,就向保安问了情况。保安告诉他们,警察已经来过了,至于有到底有多少损失,只能等赵学义回来了再说。

楚琛点了点头,中午的时候,赵学义就已经在回来的路上,估计现在还有两三个小时就能就能赶到这,因此,楚琛准备就在店里等着。

由于要保存证据,楚琛三人只是在门口看了看,只见里面的东西,别说博古架了,连一张八仙桌都被砸的四分五裂,这让大家看了都很生气,楚琛更是心里发誓一定要让林老三好看!

因为这事,一行三人都来到楚琛的店铺等着赵学义回来。楚琛就接到了赵学义的电话,说是他现在已经到了他的古玩店了,于是挂了电话后,楚琛他们连忙一起走了过去。

楚琛他们是和得了消息的警察一起到的古玩店,等大家打过招呼后,警察先开始工作,忙忙碌碌了好一会,公事才算处理完了。

见警察准备告辞,楚琛就问道:“王警官,那些人找到没有?”

“已经抓了三个,还有两个正在追捕中,不过应该也快了。”

“谢谢,如果有什么消息,还要麻烦你打电话告诉我一下。”

“应该的,应该的……”

等警察离开之后,楚琛就一脸歉意的说道:“赵叔,这次的事情真是对不起了,要不是我的话,也不至于让您造成这么大的损失。”

“小琛,真的没关系,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嘛。”

赵学义豁达一笑,虽说这次的损失算不起不大,不过从他眼神之中的黯然,还是可以看出。他对这自己的店铺破坏的如此严重,还是非常伤感的。

“而且。今天这事算起来是我自己作的孽,要不是当初我做错了事。也不至于会惹上林老三这样的人,老话说的好,自作孽不可活啊!”

赵学义摇头一叹,此时他心里对去年那件事情万分后悔,如果再来一次的话,他肯定不会那么做的,不过,这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可吃,他也只能默默的咽下这个苦果。

“过去的事情就别提了。咱们一起来把这里打扫一下,门也叫人过来修一修,完事了就去吃晚饭。”吴叔提议道。

“行……”

大家都点头表示同意,反正快下班了,楚琛把老五和周文平也叫了过来,人多力量大,要不了多久应该就能把店里清理干净。

“咦?”

当清理了一半的时候,大家就听到在墙角处的周文平惊咦了一声。

“老周,发生了什么事情了?”老五抬起头来问了一句。

周文平指着一件东西。有些兴奋的说道:“你们过来看看,这里面好像有什么东西啊!”

“有东西?”大家听了这话,连忙快步走了过去。

周文平指的东西是一只高度将近五十厘米的青花酒坛,酒坛的表面青花开光绘二幅纹饰。一面方形开光内人物故事,另面叶形开光内绘寒江独钓图。

从纹饰的表现和青花的发色等方面来看,这应该是明末时期的酒坛。不过。青料发色不太正,画工也并不出色。只不过是一件非常普通的民窑作品,估计就值个两三千块钱。这还是因为这个酒坛比较大,做起来并不容易的关系。

现在,酒坛被人用什么东西把上半部给砸坏了,就更不值什么钱了,但正因为这样,反而让大家看到酒坛底部非常明显的隔层。

见此情形,赵学义也有些呆愣,不可思议的说道:“我是因为觉得这只酒坛卖不出去,才把它临时放在这里,真没想到它居然有夹层。”

朱大富笑呵呵的说道:“老赵,那你也太马虎了一点吧,当初把它买下来的时候,你就不知道检查一下?”

赵学义皱着眉头回忆了片刻,说道:“这东西是我去年掏宅子的时候,主人家把它当添头送给我的,我哪会认真检查啊。”

吴叔笑着说道:“好了,好了。咱们还是看看里面到底是什么东西吧。”

话音刚落,楚琛就找了个工具,把那隔层打了开来,只见里面是一叠用厚厚的纸张包裹起来的东西。

楚琛马上提议道:“走吧,这里有些不方便,咱们到八珍玉食再说。”

大家没有异议,连忙放下手中的活计,和保安交待了一声,就一起走向了饭店。

“没到我老赵也有这一天啊!”

进了包间,赵学义就哈哈一笑,连忙戴上手套,迫不及待的把纸给拆开了,就见里面放着三本经折装的册子。

经折装是我国书籍法帖装裱形式之一,它是以卷子长幅改作折叠,成为书本形式,前后粘以书面,佛经多用此式。它是从卷轴装演变而来的,因卷轴装展开和卷起,都很费时,改用经折装后,较为方便。凡经折装的书本。都称“折本”。

赵学义激动的搓了搓手,接着就把其中一本折本打开,看到里面的内容时,顿时就瞪大了眼睛,惊道:“居然是石鼓文的拓片!”

石鼓文,是秦刻石文字,因其刻石外形似鼓而得名。在石鼓文的字里行间,已经找不出甲骨文那样的象形图画痕迹,也不似其他东周列国文字的散漫变体,而完全由线条组成。

石鼓文比金文规范严正,但仍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金文的特征,它是从金文向小篆发展的一种过渡性书体。

它的结体方正匀整,舒展大方,线条横平竖直,粗细基本一致,甚至已相当注重章法布局。各篇字字独立,但又注意了上下左右之间的关系,偃仰有序,向背和谐。

传说在石鼓文之前,周宣王太史籀曾经对金文进行改造和整理,著有大篆十五篇,故大篆又称“籀文”。石鼓文是大篆留传后世,保存比较完整且字数较多的书迹之一。

石鼓共十只,高二尺,直径一尺多,形象鼓而上细下粗顶微圆(实为碣状),因铭文中多言渔猎之事,故又称它为猎碣。

石鼓于唐代初出土于天兴三畴原,以后被迁入凤翔孔庙。五代战乱,石鼓散于民间,至宋代几经周折,终又收齐。现在这些石鼓被保存在故宫。

可能大家会觉得奇怪了,既然石鼓现在故宫,那拓片又有什么珍贵的?如果上面的刻字全都清晰的保存,那么拓片的价值当然有限,但目前其字已多已经被磨灭了,其第九鼓已无一存字。在这种情况下,拓片就拥有了研究的价值。

而石鼓文的拓本,唐代就有,但没有流传下来。宋安国所藏石鼓宋拓本,被民国秦文锦售给了岛国人。此外,社会上所流传的早期拓本有北宋的《先锋》《中权》《后劲》三种,其中天一阁藏北宋拓存四百二十二字本为最。然原拓己失,现只能见到郭沫若30年代在岛国收集的此三种拓本的照片……(未完待续。。)

ps: 感谢“浪哩个儿踉”投的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