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节(2 / 2)

策行三国 庄不周 3092 字 6天前

孙策笑嘻嘻地说道:“所以我们都要活得长一点,把控住局面,做好舵手,别让刚刚扬帆起航的大船偏离了方向,更不能让海贼劫了去。”

郭嘉大笑,曲起手臂,亮出初见雏形的肱二头肌。“将军,我现在很结实的,半百之约一年也不会少。”

“你我携手五十年,还有什么风不移,什么俗不能易?”孙策一手叉腰,一手高举,做了个伟人的姿势。“五十年,敢教日月换新天。看风流人物,尽在今朝。”

“哟,将军好气势,我们一起喝个彩吧。”

身后传来一声充满调侃的轻笑和噼噼啪啪的掌声。孙策转头一看,见袁权领着一帮半大孩子,推着鹿车走了过来。鹿车上摆着四只桶,桶里装的是绿豆汤和胡饼。天气炎热,将士们就算是脱了上衣操练也会汗流浃背,袁权和吴夫人一商量,便带着孙权等人每天做了绿豆汤和胡饼来给将士们加餐,虽然每人只有一碗汤,一块饼,却深得人心,孙权等人也非常欢喜,把这当成每天功课之余的放松,乐此不疲。

“仲康、叔至,让将士们休息吧,下午茶时间。”

许褚和陈到应了一声,下令正在操练的义从休息。那些将士看到袁权等人走来,早就眼巴巴地看着,命令一下,立刻围了过来,排着队领取食物,然后三五成群的蹲在树阴里、墙角里吃喝起来,一边吃一边说笑,气氛轻松。

袁权一手端着一碗汤来到孙策面前,递给孙策和郭嘉。郭嘉躬身致谢,双手接过,冲着孙策挤了挤眼睛。“将军,我去取个饼,你要不要?”

孙策示意他自便。郭嘉去取饼是假,开溜是真。孙策呷了一口汤,赞道:“这汤好,咸淡适宜。”

“用的是徐州来的新盐,我做了试验,特地称准了的。”

“徐州的新盐到了?”孙策又喝了一口,仔细地品了品。不同的盐咸度不同,通常都要调整几次才能把握精当,袁权第一次用就能用得这么准,真是下了功夫,绝不是凭感觉来的。“你怎么做到的?”

“阿楚说的试验法子,同样的汤盛上十碗,用数量不等的盐,逐一品尝,选出最佳的口感。”

孙策笑了,挑起大拇指。“姊姊举一反三,能将阿楚炼铁的法子用在烹饪上,高手。”

“烹饪也是道,处理食材,调和五味,稍一疏忽口味就大相径庭,不比炼铁差的。”

孙策一声叹息,挠了挠眉梢。“好是好,我只是担心吃惯了姊姊做的饭菜,以后会不适应军中伙食。”

袁权笑而不语,转身向鹿车走去。围在鹿车前的将士一看,纷纷让道,袁权走了一半,又回过身来。“对了,张子布先生回来了,正在沐浴休息,让人来说等晚上凉快些再和你说话。尹妹妹也一起来了,同行的还有两个人,你猜是谁?”

孙策哭笑不得。就话就说嘛,卖什么关子,吊人胃口,说一半留一半的最讨厌了。

话虽如此,孙策却不敢真等到晚上再见张昭,他交待了一下训练事宜,带着郭嘉匆匆地赶到驿馆。张昭刚刚沐浴完毕,披着头发,敞着怀,坐在堂上纳凉,和张承说着闲话,不防孙策和郭嘉闯了进来,顿时有些慌乱,连忙拉上衣襟,又让随身侍候的小奴取衣服来。

孙策大笑,示意小奴不必过来。“张公,君子慎独,你这可有违圣人之教啊。”

张昭哭笑不得。“将军,这是我的私室,你不经通报就闯进来,反倒说我失礼?”

郭嘉嘿嘿一笑,指指四周。“张公,这是堂,不是室。名不正,则言不顺。”

张昭哑口无言,干脆昂起头,摆出一副小子不足与论的模样。

第396章 等不及

开了几句玩笑,言归正传,郭嘉首先向张昭介绍了情况。他最清楚孙策的计划,知道张昭已经不能简单的做个郡学祭酒了,孙策有心让他接替桥蕤做汝南太守,治治汝南这些士族。当然这要争取张昭的同意,先说明一下情况很有必要。

听说张纮加入幕府,张昭很意外。他知道张纮,这可是广陵的名士,在徐州士林人人皆知。不过他对许劭推荐许靖负责汝南境内的古碑考证不能认同。

“许家虽然出了个许叔重,《说文解字》十五卷通行天下,但许家能承后业的人不多。许文休名声卓著,善于臧否人物,古文上的功夫却不深,就算勉强做出来也是错误百出,惹人发笑。程德枢既是郑康成弟子,任一郡学祭酒绰绰有余,而且有些屈才。依我之见,不如让他兼了这古碑考证,倒比许文休强一些。”

“那许文休该如何安置?”

“让他接任许劭的功曹之职,又或者让他著书立说,写一部有关人物品鉴的书。班孟坚(班固)的前汉书有古今人物表,蔡伯喈著史岂能没有一篇,由许文休执笔甚是妥当。”

孙策很是赞同张昭的建议,毕竟是学者,在如何安置文人这方面考虑得更周到。许靖是名士,也是文人,如果有幸参与著史,他应该不会拒绝。至于学术观点对不对,到时候自然会有大批的学者去找他麻烦,根本不需要他出手。

细说起来,《后汉书》虽然名列前四史,却是问题最大的一部,原因很多,汉末战乱自然是其中重要的一个因素。范晔有治史之材,但他是二百年后的人,魏晋之后又是战乱频仍的乱世,对以简帛为载体,以抄写为传番手段的书籍无疑是一场浩劫,范晔收集资料的便利远不如班固和陈寿。与《汉书》相比,《后汉书》不仅无表,而且无志。如今既然要让蔡邕著史,自然要写出一副比《后汉书》更好的史书。

“请先生出任汝南太守,如何?”

“将军准备如何安排桥元茂?”

“我另有安排。最近招募了不少黄巾军屯田,我想请他负责这件事。”

张昭点了点头,没有再推辞。“既然将军有了安排,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勉力一试。不过,我的主张未必和将军一致,将军届时可不要后悔。”

孙策原本就没计划在汝南深耕,不介意把汝南当作试验田,看看张昭能不能担起萧何的重任。做这个决定之前,他就和郭嘉反复商量过,甚至和张纮都讨论过这个问题,早知张昭会有此一问,立刻一口应允。

“这是自然,我信得过先生。”

郭嘉不紧不慢的补了一刀。“子布先生,你怎么做都可以,只要不让将军被陶恭祖讥笑就行。”

张昭的眉毛顿时扬了起来,战斗意志飚升。他是孙策请来的,陶谦心里不舒服是肯定的。孙策一出手就让他担任汝南太守这样的重要职位,如果他做得不好,不仅孙策会被陶谦笑,他本人也会被陶谦笑。

“郭奉孝,你放心,不会有那一天。”

……

和张昭商量完汝南的相关事宜,天色已晚。孙策便请张昭上车,一起去府中赴宴,吴夫人为张昭准备了接风宴。虽然张昭不再任郡学祭酒,但他依然是孙权等人的老师,公务之余还是要教书的。师道尊严,张昭又是孙策特意立起来的榜样,吴夫人自然要做足了礼数。

张昭很满意,换好衣服,昂首阔步地出了门,正准备上车,旁边传来一个怯怯的声音。

“张公。”

孙策一转头,很惊讶。冯方站在门外,穿得很整洁,头发还是湿的,看起来和张昭一样,刚刚沐浴完毕。“冯子正,你怎么……你不是回关中了吗,怎么会在这里?”

张昭一拍脑门,自责不已。“是我疏忽了,和将军谈得入神,把这事给忘了,真是抱歉。将军,冯子正是和我一起从南阳来的。”

孙策明白了。冯方不知道什么原因,去而复返,但他在南阳已经没有落足之地了。半个时间,周瑜将南阳经营得有声有色,各个位置都有了合适的人选,冯方能力本来就一般,又中途离开,哪里还有合适的位置给他。就算有,周瑜也不会轻易给他,他只能来汝南。与张昭同行,自然是想借张昭的面子。

袁权说的两个人,有一个应该就是他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