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7节(2 / 2)

策行三国 庄不周 3420 字 6天前

荀彧有些尴尬。

“文若,大王是不是明主,天下形势如何,你应该很清楚。大智若愚,与其精心算计,步步为营,不如坦诚以待。就算你一时得逞,又能如何,韩信、彭越的结果是你所期望的吗?”

荀彧沉吟良久,一声长叹。

……

整体方案确定之后,张纮、虞翻迅速着手拟定具体的条例,并开始相关程序、物资及宫室的准备,吴王即将称帝的消息不再是秘密,很快就传了出去,建业城为之沸腾。

大丧刚刚结束,新年将至,从各地赶来的文武聚集建业,互相拜访,吴王称帝自然成了最热门的话题,除了整个天下形势因此产生的变化后,大家最关心的还是各人的切身利益。这几年连续征战,有的立了功,有的受了挫,升迁贬黜是意料之中的事,吴王很可能会趁着这次机会一并调整。

这时候,真能心平气和的只是极个别人,绝大多数的人都有些患得患失,有的忙着串联打听,有的借述职的机会进宫,混个脸熟,探听风声,没机会直接向孙策述职的也要找各种关系请见,夫人外交自然成了必选。孙策固然是烦不胜烦,后宫的袁衡等人也是门庭若市,访客不断,就连还没正式入宫的步练师都成了请托对象。

即使孙策对人性没有抱太高的期望,还是被这一幕吓了一跳。前世听过的那些官场笑话如今一一在他面前上演,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多些有些黑色幽默。

汤山诸苑,刘和的丹枫苑成了最安静的地方,也很快成了孙策下意识的去处,很多时候就连晚餐都在丹枫苑,而不是去袁权的稻香苑。袁权这几天也忙得很,根本没心思张罗饮食。年关将近,除了托关系的之外,商会的各项事务也到了结账的时候,关系到一年收成,她不能掉以轻心。

晚饭之后,刘和安排人服侍孙策洗漱,自己却没休息。孙策泡了一会儿温泉,起身回房,见房中被褥整齐,却没刘和的影响,知道她还在忙,便信步来到一旁的书房。刘和的书房有一张巨大的画案,上面铺着一整张羊毛毡,沾满了墨迹、颜料,案上到处都是笔墨纸张,刘和带着越舞等两个宫女在忙碌,见孙策进来,连忙起身。

“大王稍候,妾马上就来。”刘和有些不好意思。“还有几页书稿要校对,明天就要送到排印,要不然就来不及了。年关将近,印书坊就要歇业放假了。”

“什么书稿啊?”孙策走了过去,很随意的探头看了一眼,见一张张纸上画满了各种古物,不免有些好奇。刘和擅绘事,尤其是山土,他本以为是山水图册之类的,没想到是古董图集。

“金石录。以前宫里收藏的一些古物,大多散失了,我怕以后都没人记得了,趁现在还有点印象画出来。”刘和有些怯怯地说道:“大王,这些前朝遗物,会不会不吉利?”

孙策哭笑不得,这傻公主的脑子里除了画画,就没其他事了。书稿都快完成了,她才想起来是不是吉利?“史书上记载了那么多灾异、战乱,岂不是也不吉利?”

刘和眼神闪烁,一时反应不过来。孙策也没再说什么,在案前坐下,随手拿起几页书稿闲看。前几页是画得比较简略的钟鼎等青铜器,他也不懂,后来看到两页玉器,本来也没在意,后来觉得这几件玉器画得很精细,不免有些奇怪,刘和有这么好的记忆力?他便随口问了一下。

刘和笑了。“这些玉器没丢,都在宫里藏着呢,妾是对着画的,自然精细些。”

孙策也知道刘和的嫁妆里有不少玉器,但他没细问过。既然是刘和的嫁妆,那就是刘和的私人财产,他不想过问。他又翻了一会,发现一个问题:刘和身边的玉器比他想象的要多得多,大大小小怕是有上百件。如果考虑到洛阳皇宫先被袁氏兄弟抢过,又被董卓抢过,后来西迁长安又遗失了不少,那刘和身边的玉器就显得太多了。

“你身边究竟有多少玉器?”

“出长安时,一共是五百七十三件,后来送了一些出去,现在还有五百一十二件。”

孙策大吃一惊。“这么多?你是将长安宫里的玉器都带来了吗?”

刘和神色一黯。“即使不是全部,精品应该都在。先帝说,这是他送给我的最后一份礼物。”

第2291章 玉聚江东

孙策一张张的翻看着书稿,眼前却浮现出刘协临终前的面容。那时的刘协虚弱得连坐起的力气都没有,唯有眼神清明。刘协当时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孙策说不清楚,但他相信刘协并不绝望,也不后悔。

他做了他该做的事,只是命运不济,遇到了一个根本无法想象的对手。

孙策相信,刘协固然不知道他是穿越者,但他一定能感觉到他与这个时代的不同。与这样的对手为敌,他能做到那个地步已经很不错了,并不丢人,而且刘协相信他会善待他的姊姊刘和,能让刘和在这个乱世安静地活下去,他已经尽力了。早在决裂之前,刘协就已经预料到,他迟早要登基,登基就需要大量的玉器,而他为刘和准备的这些玉器足以让刘和在新朝的后宫里站稳脚跟。

换一个人,即使有这样的见识,也未必能下这样的决心。

难怪他能在董卓、曹操的威胁面前抗争三十多年,最后还能善终。这是个人杰,可惜生不逢时。

愿他的在天之灵安息。

孙策放下了书稿,双手扶着案缘,轻轻地吁了一口气。他看到了很多重要的礼器,却没看到传国玺。以刘协的远虑,既然能将刘和安排得这么妥当,自然不会漏了他的儿子,传国玺应该还在一个安全的地方,用来保护他唯一的血脉。

他不在乎传国玺,但他想完成刘协的心愿。

“阿和,快过年了,你别总宅着,出去走动走动。明天去看看荀大夫吧,问问他,长安的唐夫人需要点什么,什么时候能回颍川老家看看。”

“喏。”刘和心中欢喜,轻快地应了一声。

“走吧,这些让她们收拾,我们休息。”孙策起身,牵着刘和的手,向寢室走去。

……

袁权提着裙摆,紧赶几步,来到马车前,拉开了车门,曲身而拜。

“姑母,这可真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把你请来了。啧啧,姑母真是越活越年轻了,这气色比我还要好,莫不是大雷山的水土好,和姑射山一般养人。”

袁夫人坐在车里,看着笑容满面的袁权,绷不住脸,伸手点了一下袁权的额头。“你这张嘴啊,真是能吐莲花了。”袁权抿嘴而笑,扶着袁夫人下了车。袁夫人站直身子,环顾四周,打量了一番,暗自点头。“大王虽年轻,分寸却掌握得极好,既不苛责自己,也不贪得无厌,公私兼顾,贵贱各得其理。后世之君若皆能如此,国祚千年可期。”

“那可就借姑母吉言了。”袁权扶着袁夫人,沿着青石铺成的小径向山上走。汤山有温泉,吸引了很多权贵在此修建别苑,孙策为防止争夺,索性将汤山进行整体规划,一部分直接控制,作为福利的一种,供王室和文武大臣居住;一部分向普通百姓开放,收取一定的费用。普通百姓虽说要花点钱,享受的温泉也不是最好的,却比不能染指强太多。这自然是一项德政,袁夫人来到建业,自然会听说。

两人携手上山。汤山有地热,温度比其他地方高不少,路边不时能看到春秋才能看到的花草,绿树成荫,赏心悦目。袁夫人心情大好,与袁权有说有笑。

“山上还有空院子吗?”以杨彪的身份,原本也是有资格来汤山小住的,只是杨彪自己不愿意,袁夫人只好陪着他留在大雷山。

“当然有,就算没有,姑母来了,也要腾一个出来。”袁权含笑问道:“只是不知姑母有没有其他的客人,需要多大的院子。”

说话间,正走到僻静之外,四周花树环绕,香气缭绕,袁夫人停住脚步,深吸一口气,陶醉地闭上眼睛。袁权不动声色的挥了挥手,侍女们便在远处停住,默默无声。过了片刻,袁夫人睁开了眼睛,抬起手,拈着一根柔软的花枝,拉到鼻端轻嗅,声音也像花香一样温暖轻柔。

“阿权,你在这儿过得自在,也不能忘了其他的族人啊。”

“不知姑母说的是谁?”

袁夫人转身看着袁权。“新年大飨,宾客中可有显思?”

“显思新降,大王怕他尴尬,所以没请。”

“尴尬不尴尬,不在于是不是新降,如果混迹群臣之中,与三五武卒小吏同席,自然是尴尬的,如果独座席首,自然不尴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