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楠买下了这处摊位上的所有母亲系列奖章、勳章,那枚带证书的苏联母亲勳章花了1200美元。
这种顶级勳章数量相对较多,就算带有原配证书,这会也就是这价。
这处纪念品商店内再没张楠特别喜欢的物件,这就继续沿市场内小街逐家转悠。
只买精品,反正价钱都适中,自个的钱还多得没地方去,就少了点讨价还价、斗智斗勇的乐趣。
速度快,各店家老板都将最经典的货物奉上,犄角旮旯货色压根就不需要多看,半圈下来也就花了两个来小时。
按照这速度,张楠天黑之前就能逛完。
这会两个多小时下来才花出去小十万美元,总感觉不过瘾。
买东西也会上瘾的。
然后…
在一家老市场内少有、规模比其它摊位、小店大出好几倍的商店内,张楠看到了大量自己喜欢的物件。
这家店主要经营冷兵器,按照市场平均水平而言店内货品价格昂贵,显然走的是高档路线。
价格高,东西也好。
从中世纪的刀剑到战后苏联时代的制式刀剑都有,还有少量铠甲,连二战苏军突击工兵的防弹胸甲都有几套凑数。
店内最亮眼的是大量二战德国生产配发的制式刀剑,还有少量东欧、中欧地区十八、十九世纪的冷兵器。
至於苏联自身的产品当然是数量最多的,但公益精细程度距离德国货还真有点距离。
德国的东西出现在这也很正常,不说前期战场上的缴获,当红军攻入第三帝国本土之后,特别是德国投降后,基本上就把苏战区,还有短期占领区内的值钱、有用的物品,反正一切用得着的东西基本给搬空了:典型的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毛子贪婪,但张楠真的很推崇他们的处事方式,玩以德服人?
自家人白死了?
你丫拍电影搞笑呢!
对待敌人,那就得往死里整,百倍千倍的报复回去!
先前报复回来,这会那些战利品大量流入市场,就如同老蔡司相机在俄罗斯比较常见一个道理。
在如今俄罗斯可是有大量德国物品的,不少还是好东西。
张楠之前搬空了几处第三帝国隐藏的宝库,就在不久前还说自己在第三帝国刀剑的收藏一项上丰富之极,没想着居然在这家店内被打了脸。
东西打,自家人还无意中挥动了那个大巴掌,还打得挺响,张楠是有气没地方出。
“哥,我看这有几样咱家里好像没有。”
好死不死,就是查理兹-塞隆跳出来添火,老老实实来了个实话实说,这无意中的巴掌真是拍得“啪-啪”响。
她之前也觉得哥哥的收藏已经够丰富,但这有些家里真没有,她也觉得好奇。
没看到过的那些她也能判断出是第三-帝国之物,不单单因为很多物品上都有万字标记,还因为这些刀剑本身都透着一股子浓浓的日耳曼味道
话说这古代时,刀剑象征着勇气、荣誉、权威,从远古时代起,刀剑就一直是代表崇高荣誉的物品之一,还有力量!
二战时期,对於每一名德国军人而言,制服与装饰品、徽章、佩剑都是仪容仪表的重要和必要组成部分。
每个徽章,每个装饰,每把佩剑似乎都成为他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身带、行李里带、家中放,最后全成了苏联红军的战利品。
黄金、珠宝全归国家?
扯淡!
这的人中间项伟荣会第一个跳出来说不可能,保镖中去过阿富汗和越南的伙计们也会是一样的观点,打仗是脑袋不当脑袋用,命都豁出去拚,不想给自己搞点东西当纪念品?
帝国的东西好,那个小胡子还是个喜欢玩复古的家伙,仪仗常常整得比古罗马军队出行还夸张。
风气如此,自然而然之下,第三-帝国的那些个佩剑、佩刀也就不仅是锋利的武器,更成了佩戴者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漂亮!
二战德国军队佩剑的设计,主要沿袭古代或中世纪的日耳曼风格,还特别加入了一些古典色彩和其他地区的元素。
匕首和剑基本上是中世纪初期华丽的巴洛克式风格设计,谁让他们有个曾经立志当艺术家的疯狂元首,据说这些设计里不少都有小胡子的影子。
相对二战小鬼子军刀的实用走向,二战德国除了刺刀、格斗刀之外的各种佩剑,更注重礼仪和军种的区别。
说白了让弟兄们平时挂身上玩傲娇,不是拿来真的开片,只不过其中还是有不少种类的短剑杀伤力不比罗马帝国时代的短剑小!
张楠记得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中,有位被德军用匕首刺入左胸杀害的女兵,那柄匕首其实就是一柄党卫军短剑。
现实社会很奇葩,如今的欧美不少藏家追捧第三-帝国时期的物品,美其名约探索历史,结果追得德国鬼子的各种礼仪用剑、匕首价格一路高涨,就没什么便宜货。
人呀,就是容易好了伤疤忘了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