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节(1 / 2)

可能是这样吧,养成了她现在的性子,不愿意隐忍,不愿意妥协,愿意冒险,愿意做别人眼里很蠢,但自己很痛快的事。

两个观念完全相左的人,互相对视着,斗鸡眼一样,谁也说服不了谁。

第50章 谣言

几乎是一夜之间,十里八乡忽然传遍了一个消息,清水镇镇长的儿子和叶家的拖油瓶处上了对象,叶家的亲孙女为了抢对象,把拖油瓶打到毁容。

谁也不知道这个消息是怎么传出来的,又怎么传的这么广,反正农闲的时候,没事干的老娘们就坐在一起八卦。几天之后就传到了清水镇,直到有人冲着祝镇长开玩笑,他才知道出了这么大的事。

叶悠悠听到这个消息不由摸了摸下巴,哟,王招娣还有点能耐啊。

她现在一无所有了,王家不会长久的收留她,叶家就算能回去,也不可能再送她去读书。不能读书,就等于断绝了她和祝新华发展的可能。她自己心里清楚,祝新华不管是对她还是对叶大妞,都没有丝毫想法。

但她已经不能等了,没有机会再等到祝新华发现她的好,也没有机会让祝新华慢慢喜欢上她。

她只能靠谣言的传播,逼祝新华出来面对。谣言只要传出来,不是真的也成了真的,祝家如果要面子,就会干脆让祝新华跟她明确关系。

这是王招娣的最后一博,成不成就看这一哆嗦了。

“祝新华真可怜啊。”叶悠悠捧着一盘油煎的小鱼,咔嚓咔嚓咬的喷香。

辛墨浓手里捧着书,他总有看不完的书,也不知道从哪儿来的。

“你这是幸灾乐祸吧。”

“可能上辈子,他欠了他妹很多钱吧。”

所以这辈子,是来还债了。不管叶大妞还是王招娣,祝新华的确都没招惹,但架不住祝丽华跟人家好呀。还邀请人家去家里给她哥过生日,传谣言的人可不管这是谁邀请的,只知道王招娣上过祝家的门了。

“要是这件事不解决好,祝家说不定真的会承认这门亲事,把谣言压下来。”

辛墨浓的话让叶悠悠愣了一下,“为什么呀?”

她不是很懂。

“祝家现在的情况很危险,在京城的大佬随时会摔下来,这种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上头的人绝对不允许这个时候,家里人给他拖后腿。不管这事的真假,赶紧处理免得沦为别人攻击的把柄,才是上策。”

辛墨浓一点点分析给叶悠悠听。

看笑话和真看着祝新华跳火坑是两回事,但叶悠悠也爱莫能助,只能摇头,“看样子,王招娣还是挺有运气的。”

她的计策并不高明,甚至于十分拙劣,但歪打正着也好,碰了巧了也好,总之她打中了祝家现在不能也不愿意生事的软肋。

辛墨浓看了一眼叶悠悠,“你又想干什么?”

叶悠悠举着一根煎小鱼,眼睛瞪的溜圆,“你什么意思?”明明她什么都不打算干。

“这件事,你没法插手。”

“我知道呀。”

呵呵,真知道吗?辛墨浓一脸不信,叶悠悠委屈道:“真的,我再讨厌王招娣,也犯不上去管这事,祝新华不是挺能耐的,看看他是不是真有成色呗。”

随后的几天,辛墨浓哪儿也不去了,就在家守着叶悠悠。知青大多回去过年,夏国安也回去了,还把自行车放在柳家,给辛墨浓照看。

但辛墨浓不打算回家,问起来就是早就写了信回去,家太远,一来一回,省得折腾人。

“我真的只是去翠姑家送年礼。”叶悠悠无奈道。

“我去检查一下翠姑弟弟妹妹的作业,赶巧了,一起吧。”辛墨浓终于找到了整治熊孩子的方法,你阳奉阴违,那我就全方位锁死,不让你有机会去外头作天作地。

终于逮到机会辛墨浓不在家,叶悠悠以为总算可以松动一下,没想到姥姥直接拿出识字本,“今天把这五十个字教给你妈认熟了。”

“啊。”叶悠悠和柳满红同时叫了起来。

“啊什么啊,赶紧的,一会儿天黑了,还得费油。”

姥姥居然被辛墨浓给收买了,叶悠悠心里暗恨,老狐狸不愧是老狐狸,大大的狡猾。

总算能出门了,确切的说,是和辛墨浓一块出门。

叶悠悠要进城给张霞送礼,然后还得去给夏老送点年礼。

“夏老一个人过年吗?他的子女呢?”叶悠悠坐在自行车后座上,辛墨浓骑的是夏国安的二八大杠,特别高,坐上去腿不用曲起来,还能跟着晃荡,跟玩秋千似的有意思。

“他家没人了,妻子带着孩子被俘,那些人撤离的时候,将牢里的人全部杀害了。”

“啊。”叶悠悠缩了一下子身子,跟着叹了口气。

辛墨浓也跟着叹了口气,什么也没说。如此沉重的悲剧,没有任何言语能够安慰。

“我们不会辜负他们的牺牲。”叶悠悠伸出手,在他的背上轻轻拍道。

“我相信。”辛墨浓从来没有怀疑过,他们一定属于最后胜利的那一方。

纺织厂还没有放假,但是周末,张霞在家休息。辛墨浓不方便上去,就在外头等着她。

叶悠悠背了些过年走礼的茶叶,烟和酒,都是双份的。一份是送张霞,一份是拿他们走关系用。

张霞见她来,也顾不得去看这些东西,一脸笑的招呼她坐下,“开了年,厂子里有一批老员工要退休。打算招一批搞后勤保障的临时工,岗位不算好,活也不轻松,不过好处就是,没什么人争。”

烧锅炉的,食堂里打杂的,打扫厂区的,这些工作正式工挑肥捡瘦不愿意干,一般都是临时工干。但之前招的临时工,好多都是厂里职工的子女,或是关系户,进来了都想往好岗上钻,没人愿意去这些岗位。

厂里的领导伤了脑筋,这一回就商量好了,不要太年轻的,只收那种能吃苦干活的,按岗招人。进来了,也不许调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