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章 人生三大喜事(2 / 2)

崇祯窃听系统 叫天 1698 字 6天前

因此,崇祯皇帝最为关注的一个事情,也是这个。在处理完最重要的几个事情之后,便由太子陪同去视察了蒸汽机的应用情况。

火车样品已经有了,铁轨也是实打实的。经过演示之后,总结来说,动力还是有点不足,换句话说,就是能量的转化率有点低,速度也慢。

事实上,在原本的历史上,一直到1825年,英国人斯蒂芬森制造蒸汽火车,创造了当时陆地行驶的最高速度,也才每小时24千米而已。这个速度,还赶不上后世电动自行车的速度。可是,虽然只是这个后世看来极慢的速度,却也一下让蒸汽火车得以迅速推广。

崇祯皇帝虽然不知道这个,但却知道摸着石头过河的道理,更何况,还有他这个有400多年历史见识的。因此,他便下旨:等年后就修筑铁路,从京师到通州的,有问题不怕,群策群力解决之;这第一条铁路的修筑经验,一定要用书面形式总结起来,以便在全国进行推广。

铁轨方面,不搞什么木轨,更不用铁包木,就直接用铁轨。大明没有动乱,生活安定,有朝廷支持,钢铁产量并不低的。

虽然说一下在大明铺开铁轨可能不够,但这么一下推广也不现实。

另外,钢铁的一个非常大的消耗去处,就是武器和盔甲的制造。但是,大明军队,已经很多都用棉甲了。对火器的防护,棉甲比起铁甲来说并不差的。

当然了,最最重要的是,崇祯皇帝知道衡量一个国家的实力是钢铁产量,他怎么可能在平时不注重钢铁产量这个事情。

然后,就是蒸汽机在船上的应用了,这个比在车上应用更有难度。不过这个难度也是相对的,直接上螺旋桨是难度不小,但是,用蒸汽机驱动明轮却不困难。明轮的船,在大明开国初年就已经有过的,船匠们也知道怎么做。

不过根据前期试验的结果,这个明轮船虽然比起以前的船要好不少,但缺点也比较明显。

第一,明轮船的结构比较笨重,特别是遇到风浪,明轮叶片部分或全部露出水面,使船舶不能稳定航行。当然,这一点,在内河上航行的话,遇到这种情况的次数会少一些。就算有,也不算是问题。毕竟能有这么大的风浪,以前的那种船也一样会有问题的。

第二个问题,是明轮的叶片使用时易损坏。明轮转动时有一半叶在空中转动,不仅增加了船的宽度和航行时的阻力,而且当它在码头上停靠时,与两旁的轮船很容易发生碰撞,既影响自己的安全行驶,也存在着擦伤别的轮船的可能性。

第三个问题,也是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如果水草一类的缠绕物绞住明轮的叶片或轴,明轮就有失去转动的可能,这种问题就比较致命了。

正是因为明轮有这么多缺点,大明早年就有的明轮,就没有推广使用。当然了,如今用蒸汽动力替换了原本的人力踩踏这种方式,是能让蒸汽明轮得以重见天日,有使用的好处。

对此,崇祯皇帝也没有因噎废食,当即下旨,蒸汽明轮船继续建造,可以在京行大运河,以及黄河长江的部分航段进行运用。同时,也试着建造海上的明轮看看。

另外,蒸汽驱动的螺旋桨船,也不能中断试验,有困难克服困难,一定要把螺旋桨船给打造出来。

为此,崇祯皇帝还提供了不少建议给他们参考,毕竟有后世的见识在,而且好歹是大学毕业,学过的东西多,有些原理也是知道的,总能说上一说。

才视察完了这些,大年三十就到了。

崇祯皇帝也就给自己放了假,好好地过个年再说。

至于崇祯二十一年的计划,他打算专注内政,不打算再扩张。至少南洋还需要稳固,洞吾的造船厂也不可能那么快建好;西北那边,也要给洪承畴时间去整编,不可能马上西征。

当然了,这个不扩张也不是绝对的,比如说,倭国。崇祯皇帝通过豪格身上的窃听种子知道,这个“神级密探”的任务完成的非常出色,把倭国已经闹腾地不行。

没错,此时的豪格,正在经历人生三大喜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