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节(1 / 2)

【系统:是,主人!】

这是一个谋士的一生,机关算尽又可怜可悲的一生。

原主,姓钟,名固,字长卿。年二十六,大梁上京人士。

钟家本是不出世的大家族,嫡系自幼习天文地理,仰观天象,俯断风云。若非祖训不干国政,不入朝堂,钟家也不会安居乡野之地、以无为之道立世。

之所以有上京钟家的存在,只因钟固的太祖父受过大梁开国皇帝的救命之恩,在对方成就霸业之期,算得其将有生死大难,故破誓相助,步入红尘。他本人也为此付出代价——被钟家本家从家谱上除名,逐出家族。

恩人则凭借他的力量,不仅保得性命,后来更是平步青云,问鼎中原,建国大梁。

上京钟家世代享从龙之功,世袭国师之位,如此历经六代人一直地位尊崇。

直到十五年前,武帝继位。

武帝年轻时征战沙场,不信鬼神,对钟家并不如他之前的九任先帝爱重信任,钟家的地位摇摇欲坠。但武帝还算规矩,也没有对钟家夺权,钟家之所以走入覆灭,其中还有一段曲折。

当年武帝出生的时候,钟固的祖父就算到此人有帝王之命,但又与钟家命运纠缠——他的帝星一亮,钟家的命星就暗淡许多,竟是不可共存的凶兆!

所以,在先皇有意立他为太子时出于私心,终究予以谏阻。

哪怕是心爱之人所生,哪怕武帝素惠聪颖有乃父之风,皇帝还是决心将他放逐在权力边缘。

但武帝的野心不是父皇的宠爱就能够满足的,他不甘心就这样认命,所以年满十五能够参政的时候,就选择在外征战打拼,赚的功勋名望。先皇病逝时,他设计准备登基的太子遇刺身亡,得了这天下。

虽然当年劝阻的事情只有自己和先帝知晓内情,但钟固祖父一直心中不安。

果然,该发生的事,终究还是发生了。

不知是否因为厮杀多年,背负的杀孽过重,武帝的子嗣有碍,登基第三年,后宫才传出喜讯。

贵妃高氏怀胎,皇帝喜出望外,多次透露出只要生出麟儿就将他立为太子——他太需要一个儿子了!

本来皇位就来得名不正言不顺,身后还没有继承大统的人,他承受的压力非常大。

高家的心思就活络起来,哪怕贵妃生下了一个女儿,也用早就预备下的用来狸猫换太子的亲孙子顶替了上去。皇帝大喜,大皇子满月当日便拟诏将这孩子立为太子。

然,正是满月礼上,钟固祖父心感异常,呕心测算之下方知皇室血脉有染!

此事非同小可,他立刻上报帝听。

原本这么重要的事,向来是国师与皇帝面禀,但正是因为武帝对钟家发自内心的排斥感,使得钟家除了每年国祭的事宜,其他时候都难以见到天颜。

钟固祖父只得拟折求见,这才有了后来的事端。

高家做下这等大逆不道的事,自是胆战心惊,听到风声便猜到国师很可能是算出了首尾,所以先下手为强。

他们先是命人仿造国师的笔迹和印信,写了一封大意为“武帝杀孽太重,子嗣命数难长,需过继先太子遗孤为子,才能保住大统”的奏折递了上去;

复又教唆先太子——也就是被武帝害死的皇兄嫡出的世子,说是这天下本该是他的,只要没有小太子,他就会被封为太子。而世子早就听先太子妃说过自己父亲的死和武帝脱不了干系,一时冲动,这个七岁的孩子果真上当,竟险些掐死小太子。

武帝震怒,当即罢免国师之位,贬斥钟家出京去给先帝守灵,无诏不得回京。

钟家人在出京的当晚,就被高家的杀手悉数暗杀——若非钟固祖父提防,提前让钟家暗中培养的影卫将幼孙送走,恐怕连原主、钟家最后的香火也保不住。

十一岁的钟固立志报仇雪恨,为钟家鸣冤平反,此后苦学家学,直到年满二十弱冠才踏回京城这片土地。

自有了太子之后,武帝仿佛解除了某种诅咒,虽然子嗣不算多,但也接连有了两个儿子五个女儿。钟固选择的合作人便是野心勃勃的、在朝堂上与太子也有一争之力的二皇子,李彦。

李彦确实是个好帮手。

原主投入他门下,做他手中的刀刃,帮他铲除异己,做尽阴私之事,两人联手将太子和高家的党羽一一剪除。

就在七个月前,李彦终于将朝廷六部的实权在手中握紧了三分之一,而天公作美,武帝旧疾复发眼看着就要宾天,耐心极好的李彦这才把早就从原主口中得知的、太子血统不正的事情捅破。

武帝暴怒。

比起锐意十足的二皇子,他当然更喜欢听话温驯的太子,哪怕太子中庸能力不显、被二皇子对比得声望一天不如一天,他也没有改立储君的意思。

可是现在,他居然被告知太子不是自己亲生!

贵妃和高家人进了死牢,被分开审讯才一晚,贵妃的弟弟,也就是太子的生父就熬不住说了实情。

一天之内,京城风云变色。

皇帝自然不会把家丑外扬,他设计让自己的药物中出现毒药,证据皆指向太子。

哪怕高家和太子赶尽杀绝也难消武帝心头之恨,所以他发下圣旨,痛斥太子为提前登基竟行弑父这等大逆不道之举,定其大不孝大不忠的罪名,并将之公诸天下!随后高家满门被斩,贵妃被赐死——就连他的大女儿,养在高家的素来也被他宠爱的高家嫡次女,也没活下来。

太子则被削位幽闭,皇帝不能杀子,但想必不需几年时间,他也会安安静静地在府中病逝。

而二皇子李彦也如愿以偿地被立为新太子。

他和原主都以为武帝经过这一劫,病情定会雪上加霜,太子也很快会成为新帝。不曾想武帝却仿佛否极泰来,身体居然一天比一天好起来。李彦虽然可惜,但他向来是个耐心的人——他能在得到先太子和高家要命的把柄之后还能按兵不动两年,可见其心性——现在更能沉得住气,不仅韬光养晦,还学着先太子恭谨温驯的一套,一心孝顺起武帝来。

李彦不着急,着急的是原主。

他催促着李彦向皇帝禀明钟家在“狸猫换太子”一案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当年的冤情,为钟家正名平反。

可李彦却说武帝本就厌恶国师一脉,平反一事不能操之过急,一个不慎,或许连他都会遭到皇帝不喜,太子之位难保。他又许诺:如果武帝在位期间不能让他如愿,等自己登上大宝,第一件事定就是为钟家谋反,将钟固迎回国师之位,还钟家的荣耀。

钟固信了他。

原主本不是这么轻信他人的人,何况还是这种没有保证的誓言,但李彦于他而言不是一般人。

李彦不仅是他这六年来全心全意扶持襄助的主君,还是他的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