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番外】犹记当年
行壹并不知道她的亲生父母是谁,自打有记忆起就是随着戏班子行走南北。
班主说是在一个大竹筐里捡到了她,看她衣着布料之华贵,想着说不好那户富贵人家弄丢了自家娃。原因可能是各式各样的,或是内宅阴私斗争所致,或是一不小心被拐了弄晕藏在了半路,或是遇到仇家追杀只能将娃偷运了出来。
总之,班主一时发了善念将行壹暂且带回了戏班子,可是打听了很久没有听闻那户人家丢了小孩,也没有听闻那户人家遭遇了匪类,更没有听闻那户人家被落狱问罪。
班主也不敢大肆询问怕招惹了灾祸,而在府城待了一个月半点线索全无。既查不出谁将行壹放到了竹篓里,也查不到那个竹篓什么时候出现在小巷之中,仿佛这个女娃就是自然而然地来了。
草台班子不能为了等待一个孩子家人的消息长留一地,唱大戏的人总要大江南北到处走。
许是三岁的孩子已能判断外界环境如何,行壹不似这个年纪的孩子会不时哭闹。行壹不吵不闹的性子就不会引得班主心烦,那么班主也就不会随手处理了捡到的娃,勉勉强强不怕多一双筷子地带她一起走上了江湖路。
行壹随着草台班子走四方的那些年,其实并没有一个正经的名字。因为班主没在她身上发现有关的身份线索,戏文唱的刻字玉佩没有,话本里说的刺绣手绢也没有。于是班子里的人就叫她小猫,就像是养着一只小猫小狗那样,顺带给她一口吃的养她。
班子里的人很快就发现,小猫听了几遍他们所唱的戏文,很快就一字不差地背出来。负责记录台本的先生照本宣科念了几遍,小猫不久就能将那些方块字对号入座。草台班子肯定不会供应笔墨,小猫握着树枝在沙地上一遍一遍地写成了一手好字。
班子里的人都没有接触过状元郎,却都说如果小猫是男儿身,她该能一路科举直到殿试,说不好能成为寒门新贵夺得魁首。
可惜偏偏只是女儿身,这又不是出了女官的唐朝,本朝已经流行其女子无才便是德。
戏班子走南闯北听过很多段子,其中还真有谁家出了一本家训,提出‘妇女只许粗识柴米鱼肉数百字,多识字无益而有损也’,这话等于说有了才情就是缺德了。唱戏的人都不以为意,戏班子有男有女行走江湖,以世俗的眼神来看唱戏是下九流。但世间本就有三六九等,他们求得早已不是贤德的名声,而是真金白银能够活下去的报酬。
班主还在庆幸因为捡到小猫时她的年纪还小,她就还没有沾上缠足这般恶习。
否则,缠了一对小脚的女子怎么可能行走大江南北,定是还没走几步就会脚底生疼,那就完全不必去想跋山涉水翻山越岭了。
小猫不知她到底是否生于富贵人家,但明白自己长于市井江湖,似是从无名师教导,却有幸看到人情百态。
人可能从出生就分了三六九等,但人的心志不能被困死其中,大俗既是大雅,其实没有谁比谁高贵。将她拉扯大的戏班子一众人不能说肯定是好人,但他们都保留了一份仁善,没有被江湖磨砺只剩下冷漠无情。
随着草台班子一走就是四年,七岁的小猫以为她也会走上唱大戏这一条路,但却遭遇了一场人世无常。
有明一代时常经历天灾人祸——气候变冷、粮食减产、多遇瘟疫。班主在一场大疫前倒了下来,死的又何止是班主一人,戏班子的人全都无一幸免,整个县城也是十室九空。
小猫当然也不幸地中招病倒了,她再度睁眼就见到了老道泽虚子,正是泽虚子妙手回春才让她逃过一劫。
泽虚子途径瘟疫肆意的县城,为那些还有一口气的百姓问诊布药。他救活了小猫却没打算收其为徒,因为看出小猫的体质并不适合修行。
别说修行,小猫更是命有三次死劫,三岁、七岁、二十四岁,一次比一次猛烈,一次比一次无法化解。第一遭是白龙鱼服命数改,第二遭争命阎王生机险,第三遭则需遮蔽天机灵体变。
有道是过一过二不过三,前两遭死劫因为因缘际会而避了过去,还真能从第三次死劫中死里逃生吗?
命有死劫不是泽虚子不收小猫为徒的主要原因,他是不希望给了人希望,某天又要无能为力地目睹那人置于绝望。
有个笑话说修者十窍通了九窍终是徒劳,正因那一窍通了才至关重要,而小猫是天生九窍有八窍闭塞,仅仅通了一窍也只能堪堪入门,永远无法达到大成。
到底什么是修行路上的绝望?
对于心存高远志向的人来说,不是遇到了千重危机,不是某日身死险境,而是不论他付出了多少艰难的努力,轻飘飘的体质天生四个字就绝了其得道的可能。
因此,泽虚子更加不愿收小猫为徒,但是县城因为瘟疫而毁,一个七岁的孩子又如何在此地独自谋生?他只能先将小猫带在了身边,寻得一个适合的安身立命之地将其安置。
在一路上,泽虚子发现尽管小猫没有体质上的天赋,但她对天地之道的悟性实属罕有,对这让他更不知此等悟性是福是祸。
不恰当地比喻,悟性与体质对于修行之辈宛如缘分二字,有缘有分百年难遇,无缘无分无需惦记,有缘无分或是有分无缘就说不清哪一个更悲哀了。
修行之人总要学会分辨执着与偏执的区别。
泽虚子觉得他是要顺应天命,只是这个‘顺’不是逆来顺受的顺,他想要与天相争一次,说不定将小猫引入修行一道可以助她避过死劫。
卦不可算尽,不到最后一刻谁又甘愿臣服于天命。
泽虚子还是正式收小猫为徒,为其取名行壹,行遍天下的行、一线生机的壹。
行壹没有让泽虚子失望,在似是注定看不到大道可成的修行之道上,她仍做到了包容却不怯懦,聪慧却不势力,阔达却不狷狂。不卑不亢,不屈不饶,勇于面对一切的未知与恐惧。
也许所有的相伴都有尽头,也许在未成圣人之前不论何种修为皆有放不开的执念。
泽虚子走过了几百年的时光,走过了一寸一寸的山河,阅尽了人世百态,他本该不再为谁执着,却也有逃不开的执念。
有多大的能力就要承担多大的责任,某一天如果问卜之术到达了可以后知三百年的程度。修士明知九州之地将会硝烟弥漫,国破之后必然横尸遍野,那该去做些什么吗?
正如演绎小说里诸葛亮明知命数已尽,但他还是想要点亮七星灯殊死一搏向天借命。泽虚子明知窃取天意以续国祚之运是错,而他对朱家王朝也没有非其不可的好感,但仍旧妄图想改逆改天命以求篡改龙气谋得明主。
如果问他究竟为何而执着?可能正是因为他生于元末,从小看尽了兵乱之苦,也看尽了元兵肆虐下百姓之苦,如有尚有一搏之力不愿再度伏尸遍野。
由于天时地利的契机,泽虚子等不到一观行壹是否能渡过死劫,他赶往了老朱家第一位皇帝皇陵所在的金陵,在此地偷窃天运以而改变国运能够事半功倍。
泽虚子轻而易举地避过了那些看守皇陵的守墓人,最终却没有办法避过无情的天意。
天若有情天亦老,天没有老去,灰飞烟灭的只会是挑战它的人类。而在他神魂俱灭之前仍然无法彻底释怀,闭眼仿佛可以看到几百年后六朝古都尸骨如山、血流城河。
道可道非常道,倘若无法救世,修的又是什么大道?这辈子,他虽已问心无愧,终难无恨无怨。
那一刻,泽虚子懂了圣人之下皆是蝼蚁,天道无情到让人徒留一声叹息。
此身将灭,此魂将散,人力已经无法回天。最后,他只能祝愿徒弟可以好命一些,也仅此一次地自私一回,不愿徒弟似他可笑又枉然地与天相争。
然而再选一次,泽虚子知道他还是会选一样的道。如果这是痴妄,那么他甘心陷于痴妄,不必成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