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郡主还嘻嘻笑着逗她,“你怕什么,他总不能因为你背不下经书、解释不出道义就叫你还俗吧!”这个他,指的是谁,大家心照不宣。说着这种话不敢、不该提圣上。
瑶光可不敢这么想。她们一个个都有依仗,她没有。您敢叫皇帝“他”,是因为您是他堂姑祖母,我可不敢。
就算皇帝不会叫她再回端王府当小妾,就算她不用考道士资格证,但要是皇帝知道她连考都不去考,或者考了却屡试不过,难道还不能叫太监来训斥她一番么?
给皇帝亲妈念经都敢不好好念,工作态度这么不端正,哼,你还想搞副业?拉倒吧你!
瑶光跟薛娘子商量之后,决定争取先考过道士资格证考试中的童生试——“道初试”。
至于竹叶和小竹,一个才十四岁,一个更小,先把字认全了不迟。
关于考试,瑶光觉得指望张师姐教是不可行的。隔现代,张师姐是大学教授水平,平素指点的学生也都是至少也得是研究生水平,她习惯了这套方法,用来教瑶光这个学前班小朋友,两人都很吃力(痛苦)。
于是,张师姐硬着头皮教了三天后,诚恳地建议瑶光去太清宫的学堂去看看。那里各种级别的课程都有,还有专门给小道童们开的入门级。
瑶光想到自己跟一群小学鸡坐在一起的画面,怪笑出声,但依然恭敬地接了张师姐给她的太清宫入门木牌。
这个门牌不仅是太清宫内部的出入证,还可以当图书借阅证,一人一张,写着持证人的身份。
宋静守告诉她,凭这个木牌还能在太清宫学堂的食堂免费吃饭、吃点心、喝茶呢!她刚来灵慧祠的时候还新鲜着,就每天跟师傅跑上太清宫蹭吃蹭喝。
瑶光早听薛娘子说过太清宫是京城附近第一大景点,不仅建筑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山上风景更是十分幽美。她来灵慧祠那天在山脚下仰望,只见薄暮之中山上鳞次栉比的楼阁亭台中闪动点点灯光,真仿佛仙山琼楼,令人神往。
这时拿了门牌,又有了个正经的藉口,当即跟薛娘子定下明天就去太清宫一日游。
当晚瑶光禀报了老郡主,她自然同意的,还嘱咐她们,“下山时从西边那条路下来。那条路没多少人知道,景致很不错,半山腰有个池子,里面有好多莲花,你们给我摘几朵回来插瓶。”
第二天一早,瑶光和薛娘子服侍师父用了饭,随着张师姐上山。
小竹很想跟去,眼泪汪汪拉着瑶光的衣角不肯松手,瑶光只好哄她说,“等我回来给你带好吃的。”
她还是不松手,竹叶就吓唬她,“山上有大黑狗,专门咬你这么大的小孩!”
小竹脑子转得不慢,还会巴结人,对竹叶眨巴眨巴眼儿笑,“姐姐,你也去嘛!你看到狗就抱起我,它就咬不到我了。”
“嗯,你倒想得美!”竹叶看看这娃的胖爪子,嘻嘻笑道,“狗子最喜欢咬你这种小胖孩儿,你还臭美,非要跟宋师姐染凤仙花指甲,狗子老远看见你手指甲红红的啦,就算我抱着你也会跳起来咬你手指头!”小竹吓得一缩手指,瑶光趁机跑了。
三人上了骡子拉的大车,张师姐闭着眼睛不吭声,薛娘子默默用眼神表示“我早说了吧?哪有带这么小的孩子出家的?”,瑶光一脸讪讪,默默接受谴责,但心里想,小孩子在道观里长大是挺怪的,但留在王府难道就很好么?
来了道观,至少她有成为一个“普通人”的机会,可留在王府,就会接受“做奴婢”的教育,然后成为一个奴婢。
瑶光穿越之前自认不是圣母,但穿越后,她见过太多的身不由己,渐渐不再认为“只要你努力你就能过得更好”或者说“你过得不好一定是因为你不够努力”这种精英式的信条是评判一个人的唯一标准了。
许多人——比如小竹,紫翎,还有绿柳庄那些争着想要到杏芳院当差的女孩子们,她们一出生,一生就基本定下来了。这些女孩子还不是命最惨的,再比如竹叶,她被兄嫂卖了之后,如果不是用自己的两百个私房钱贿赂人贩子,求人将她转给了高级人牙子,没准早就被卖到了烟花巷。
上太清宫的道路盘山而建,由于历年有信徒捐款修缮,路修得比出京城的管道还好几分呢。一路上瑶光见到许多装饰豪华的车马,不由叹道,“太清宫香火真是旺啊。”
张师姐和薛娘子一起笑道,“今儿是休沐日,人可不是都来了。”
大周朝的官员们一旬一休,一年四季再各有两天的不固定假期,此外还有年节假日,福利当然和现代没法比,但也算不错了。
到了太清宫第一道石牌坊下,三人下了骡车,从石阶旁一条专门给“工作人员”使用的通道上山。这条石阶两侧立着石柱,柱子间连着黑黝黝的铁链,和给香客们用的宽大石阶平行。两道石阶旁均种着高大入云的松树,树荫苍苍,为石阶遮挡住阳光,十分阴凉。
如此走了一刻钟,到了第二道石牌坊下,只见一片平整的广场,全以汉白玉铺就,开阔极了,一道石牌坊后是层层叠叠的宫殿型建筑群,什么宏伟壮丽、琼楼玉宇,根本难以形容此间气象,恍惚间只想起一句李白的诗: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
正仰着头赞叹观看时,一群白鹤飞过天空,鹤呖声声。
天哪,这群仙鹤真的不是ps上的么?
再往里一走,正殿之前有一个极大的花池,池中一道汉白玉拱桥,花池中种着各种花木,摆着奇石,还有溪水在其中潺潺流动,几只仙鹤在树下悠闲溜跶。
鉴于她从前看古言都是跳过景物描写,所以,虽然眼前的景物建筑都很美很辉煌,瑶光脑子里只有两字:绝了。
非要让瑶光形容的话,她会说这太清宫完全可以直接拿来当仙侠剧取景地,都不用搞五毛特效。
张师姐带着她们从偏殿之侧一个石拱门进去,门一旁有个小门房,里面坐着两个道士,先向张师姐问好,收了三人门牌后验明,再用门牌顶端的云头按在印泥里,在登记册子上压了个印子,这才放行。
进门之后是一条更有幽静的小道。两旁种着槐树。瑶光一边走一边遗憾,可惜,这时已经过了槐花的季节了,不然摘些槐花做点槐花饼多好。
这一路上,她们遇到许多道士,有男有女,有老有幼。这些道士们并不全是太清宫的,穿着各色道袍。有位年轻女冠穿了身杏红色道袍,广袖翩翩,只是把俗家首饰换成了一顶紫金宝冠戴在头顶,头上的道髻梳得仿佛灵蛇髻的样子,从宝冠顶上伸出一截,昂首阔步,一副风流不羁的样子。
张师姐小声告诉瑶光:“这是裕和县主,道号清徽,于道学上颇有成就。她现就住在山下翠谷别院中,每日来修经。”
又走了一会儿,瑶光才知道,裕和县主还不是穿得最出格的呢,有不少道士衣饰华贵,道袍不仅颜色鲜艳,彩绣斑斓,用的材质也都是极为昂贵的丝绸,几位女道士头上戴的宝冠更是镶珠嵌玉,甚至有一些冠上还有金珠步摇,道袍外还披了绡纱锦绣的披帛。
偶尔一两个朴素的,人家道袍外罩的比甲也用三色菱形拼在一起。
这么一看,她们灵慧祠的道袍真是不够看的。
这些来往的道士们见了熟人也只是微笑略一致意,就继续各走各的了,除非有事,并不主动上前打招呼。
大约是因为在此间活动的全是周真人请来的“访问学者”,帮着编书的,或是观中有珍本经书,带著书来开研讨会的。出家人本就和古代市井小民气质不同,何况这些精英道士们许多出身不凡,目下无尘,个个都显得十分洒脱,仿佛闲云野鹤。
瑶光看到这景象,顿时感到一股熟悉——这不就和现代文明城市中的人一样么?哪怕是邻居,也互相尊重,保持距离,甚至还带点淡漠。
张师姐将她们领到自己在太清宫办公的地点之后就不管了,让两人随意活动。
薛娘子从未进过太清宫内部人士才能进的内门,看到这个楼是虞朝古建筑,那个碑又是前朝名家书法,十分兴奋。瑶光对这两样兴趣缺缺,就跟薛娘子说好,大家分头行动,正午一刻在学堂旁边的食堂见面。
太清宫这部分不对外开放的建筑群历经数百年加建改造,新老混搭,其间又有很多繁茂花木,飞檐斗栱在花叶与蓝天之间露出一角,仿佛迷宫。
周真人近年来请了不少道友们来编纂经书,又时常开个研讨会,内门中访客渐多,时常有“访问学者”迷路的事件,便在道路上放置了许多路标,甚至还有指示图。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