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2 / 2)

1839 引弓 2513 字 18天前

“伍秉鉴,你使什么眼色?成何体统。你不签不要紧,我不逼你,但你拦着别人签字,分明是不把本官放眼里,施策——”

施策应声而出。

“把伍老板按在地上,先打十大板。”

“道台,要不要往死里打?”

“随便?打死了,伍老板的公子来签字好了。”

施策转身下堂去,一会儿领了四个差人上来,一看就是衙门里的老差役,打惯了人的那种。

“来呀,把伍老板扒了裤子,就在这堂上打,你们仔细了,伍老板家里可有钱了。”

“李颖修,你真是黑心了。”

“伍老板,你别骂我,你要不签,就得封了你家。你家几位公子可都脱不了身。你家银子埋在哪,我可得问出来。”

几个差役不由分说,把伍秉鉴按在地上,抡开水火棍就打了下来。

哎呦,哎呦。十棍打完,伍秉鉴已经摊在地上了。

“张大富,签了!”李颖修突然喝道。

张大富刚才都看傻了,被李颖修一呵斥,身上一抖,赶紧签了字。

“大家签字一定要自愿啊,我是绝不强迫。”

59 南洋实业

7月15日

所有的二十七家行商,都签了字。进过紧张的封帐,查账等一系列工作,三天后,南洋实业总局开张了。

李颖修自认总局总办,卢文锦和张大富任总局会办,其他的行商也都在总局中担任职务。

南洋实业总局,实际上是广东通商洋务善后使下属的一个巨型公司,从原料生产到外贸出口,无所不包,接管了十三行运作了两百余年的全部海贸业务。

“架子搭起来了,帐也封了,下一步怎么做,我看二十七家行商,服气的没几家,都等着朝廷的圣旨下来,看咱们笑话呢。”楚剑功说道。

“不用管,封帐,一下子收了两百万两上来,先给朱雀军做军饷。《辛丑和约》中规定要向英国进行一千五百万两的政府采购,清廷可没这么多现银。记得在另一个时空,就是十三行先垫付的战争赔款。现在嘛,自然也是要让南洋实业总局来筹划。”没有旁人,李颖修也就很直接的引用另一个时空的“历史”。

“以筹款的名义,将广东的工商业统合到南洋实业总局之下?”楚剑功兴奋起来,“我仿佛看到了一只熟悉的怪兽,国家资本主义。不错,历史证明,这是一条便捷有效的追赶途径。”

相反,李颖修没有那么兴奋:“但没有竞争的话,活力会慢慢丧失。”

“现在你不用担心,我们对内要面对整个清国的竞争,对外要和英国、法国这些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国家竞争。至少在我们建立政权以前,南洋实业总局都面对着不胜利,就灭亡的竞争局面。”

“革命胜利以后呢?分拆?”

“到时候看情况吧。我们毕竟有很多“先例”可循。”楚剑功专项另一个话题,“我们对行商采取什么步骤?”

“尽量和平赎买,赎买不成……你还记得《辛丑和约》中我们必须在英格兰进行一千五百万两白银的国家采购吧?”

“嗯……我明白了,你这个死空头。”

清国全年的岁入不过四千万两,一千五百万两白银的货物如果在广东市场集中投放……它将摧毁所有抵抗。

“我们下面要对付的工商业主要有三类。”李颖修继续分析。

第一类,就是十三行直接控制的工商业。从理论上说,他们已经在南洋实业总局的内部了。对于这一类,主要通过人事调整来理顺关系。困难在于,目前没有足够的,精通商业和财政而又可靠的人员。

第二类,是和十三行业务关系密切的工商业。要采用加工订货,价格联盟,生产协调等一系列手段,将他们逐步纳入南洋实业总局的轨道上来。

“卡特尔和辛迪加的手段。”楚剑功说道。

“是的”李颖修承认。接着说第三种。

第三种是和十三行没什么联系的工商业,我们可以暂时不管它们,由他们自生自灭。但他们当中,很大一批是小手工业主和家庭作坊。对于他们,要加速破产,以便壮大工人队伍。

总而言之,对于广东省的工商业,我们的总路线是:统合、限制、利用、改造。

“按你所说,我们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寻找合适的人才。”

“是啊,可靠的财务人员。不过,急也急不来。按照‘历史’经验,这样的统合至少需要五年时间。广东一省,至少两三年是要的。”

关于南洋实业总局的谈话告一段落,楚剑功挑起了另一个话题:“上次我们说到,对于北方的情报,过于缺乏,你有没有什么办法?”

“我能有什么办法?”

“我是说,比如商号,商队、青楼、茶馆之类,设立些情报据点。我以前看很多穿越小说,都是这么做的。”

“你糊涂了吧,设据点这些事情,都只能慢慢来,我感觉,我们现在欠缺的,是对情报的的统合分析能力。信息再多,没有分析,也是无用。”

“说到底还是缺人。”

“是啊。讲武堂筹备得怎么样了?”

“一千七百名守阙锐士,只有杰肯斯凯、范中流,肯尼夫莱特,板甲大白兔四个教官,教材也没有。真是那都缺人,到处都是漏子。”

“嗯,不太急切需要的骑兵、情报还没有教官。”李颖修落井下石。

楚剑功没有理他,而是自顾自的说道:“最要命的,是我们要培养一支新式的军队,一支有政治信仰的军队。我到哪里去找政治教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