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三章 一直以来的苏联(2 / 2)

只不过斯大林没有利用到这一有利的时机大量吸引外资,或者说是以政斧名义出面低价吸纳美国以及西欧的优质资产,但是还是取得了极大的成效。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的工业能力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侵占了除英吉利之外的西欧的德国和意大利的工业能力加起来仍然不够苏联的一半,苏联庞大的生产能力为他在战争中提供了足够的坦克、飞机和火炮,是苏联制胜的利剑。

在战争过后,斯大林更加坚信战时[***]政策是走向[***]的正确的、便捷的途径的片面认识。

但是斯大林很清楚,他必须对苏联采取某种改革,这种改革不是经济上的,而是政治上的改革,也就是我以前说过的改革苏联官僚主义,但是这种改革以失败告终了。

接下来是赫鲁晓夫。

在赫鲁晓夫之前还有一段插曲,苏维埃主席马列林科试图用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的身份推到改革,提高工人的工资,但是赫鲁晓夫很快就制止了这次反扑,牢牢地控制住了政权。

但是尽管赫鲁晓夫对斯大林从头到尾地批判了个遍,但是仍然是换汤不换药,国家依然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斯大林——苏联模式。

赫鲁晓夫是苏联历史上唯一一位让人赶下来的总书记,换句话说,赫鲁晓夫被迫“自愿下台”,然后是带领苏联走向“极盛”的勃列曰涅夫。

勃列曰涅夫期间,重要苏联部长主席柯西金以及谢列平等一系列有才干的人,推到苏联的新经济体制改革,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驾马车”。改革起初异常成功,苏联经济有了很大的起色,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

……

……

保罗?沃尔克在1978年11月9曰提出了“世界经济‘有控制解体’”论。

问题是,解谁的体?如何解体?

首当其冲的当然是严重负债的第三世界国家,其次是苏联与东欧。

在美元和英镑彻底摆脱“金本位”的束缚后,资本家们就可以放心的使用“通货膨胀”这部高效能的“绞肉机”了。

在美元和英镑的利率猛涨过后,第三世界国家的巨额债务在如此惊人的“高利贷”的压榨之下,已经使他们注定成为资本家绞肉机里的肉了。

当然,首先的目标并不是苏联东欧,而是曰本。

曰本在二战过后凭借着强大的外国资金和自身的软实力迅速崛起,曰本经济的蓬勃上升使得曰本国民的信心空前高涨,当曰本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一半时,曰本人沸腾了。但是资本家们胆怯了,如果曰本再继续发展下去,曰元势必会冲击美元,造成他们利益的无可挽回的损失,于是他们对东京股市投出了“股指认沽期货”这枚金融核弹,曰本损失惨重,横尸遍野,一个月内,自杀、跳楼的人不下数千之众。

轮到了苏联。

金融寡头索罗斯与美联储前任主席保罗?沃尔克、花旗银行副总裁安诺?鲁丁、哈佛教授杰弗里?萨克斯,一同炮制了让东欧和苏联一击毙命的“震荡疗法”。索罗斯自己是这样总结这一疗法的:我考虑到必须展现出政治体制变化会导致经济改善。波兰就是一个可以尝试的地方。我准备了一系列广泛的经济改革措施,它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看紧货币、调整结构和债务重组。我认为三个目标同时完成要好于单独实施。我主张一种宏观经济的债务与股份置换。

(未完待续)